第07版:县区新闻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本报记者 李晓光 通讯员 韩心泽 宋跃伟 文/图 5月16日,嵩岳少室山下,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派驻到登封各贫困村的117名驻村第一书记,互动交流产业扶贫工作经验,推介展示产业扶贫项目和产品(如图)。在近3个小时的直播里,30多个展位百余种农副产品、旅游产品,吸引郑州农产品流通协会、郑州市丹尼斯、雏牧香等公司下单订购20余万元。 登封是豫剧《朝阳沟》的故事发生地,目前仍有85个贫困村,其中省级贫困村57个,郑州市级贫困村28个,是郑州市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县(市)。如今,新时代的“银环”“栓保” ——驻村第一书记及工作队员又深深扎根在了登封的沟沟岭岭,依托山区实际,探索出了党建+扶贫、旅游+扶贫、特色种植+扶贫、特色养殖+扶贫、特色农产品加工+扶贫等模式,着力发展“山沟经济”。 在徐庄镇大熊山仙人谷景区,十里溪谷碧水潺潺,各种花木次第绽放。但时光倒流五年,这里曾是一个山石裸露、无人问津的穷山沟。2013年,仙人谷成功开发出3公里溯溪景观,去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600余万元,今年3月获评国家3A级景区。郑州市级贫困村杨林村支书毛福有说:“景区在我们村流转土地300多亩种植花卉,不仅让群众有了固定的土地收入,而且不少人在家门口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目前,该村150余人在景区就业,其中贫困群众30余人,贫困家庭在景区内经营土特产、小吃、副食品的有20多家。 时下,登封已有何家门、范家门、马窑等10余个山村通过集聚和转化绿色财富,使村庄变身景区,村民变成“股民”,把山沟沟建成了“金沟沟”。 在不具备旅游资源禀赋的贫困村,登封市坚持一村一品,加大产业发展力度,千方百计促进贫困群众增收。在石道乡范庄村的丝瓜鞋垫加工生产车间,贺小红正在电动缝纫机前埋头工作,“嗒嗒”声中,一只鞋垫很快做好了。48岁的贺小红既要照顾年迈的婆婆,还要照顾生病的丈夫、上学的孩子,在产业扶贫基地上班后,有了稳定的收入,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登封市房管中心驻范庄村第一书记刘冠军介绍,像贺小红这样在村里就业的妇女有30多名。今年年初,驻村工作队对村里废弃厂房进行改造,从浙江宁波引进技术开始丝瓜鞋垫加工。目前,范庄村丝瓜种植面积已达100亩。 目前,从登封“山沟经济”中长出来的“小仓娃”芥丝、石道“中灵山”核桃、“五指岭”金银花茶等产品已享誉全省,石道牛肉、茶亭沟红薯、范庄丝瓜鞋垫、赵庄艾草系列产品、申家沟老布鞋等正逐步打开省内外市场,全市已有8347户35553人实现脱贫。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