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导读
带着责任和感情做好脱贫攻坚结对帮扶工作
加快建立租购并举制度 四个住房配套政策齐发
让脱贫攻坚决策落实到位 经得起考验得到百姓认可
中小学6月25日起放暑假
中国慈善联合会首个 人才基地落户郑州
友好邻居节 拉近你我他
提高防汛抗旱实效 确保我市安全度汛
距2018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还有5天
生态治河 草长莺飞鱼游蛙鸣不遥远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生态治河 草长莺飞鱼游蛙鸣不遥远

郑报融媒记者 武建玲

复兴贾鲁河

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水生态保障

系列报道

核心提示

千年古河贾鲁河是郑州的母亲河。其前身是历史上有名的鸿沟,曾水量充沛,可通舟楫,因元代工部尚书贾鲁治河有功遂得名贾鲁河,沿用至今。千年来,贾鲁河几经兴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得到治理开发。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的剧增,贾鲁河生态环境恶化日益凸现,严重制约了郑州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2016年,郑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对贾鲁河进行综合治理,目标是恢复较早时期的美丽盛景,把贾鲁河打造成为安全河、生态河、景观河、文脉河、幸福河。

省长陈润儿对《贾鲁河综合治理生态绿化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作出批示——

(1)绿化部分:请注意现在形成的自然生态群落,同时选择可能形成的生态群落,注意法国梧桐与雪松阔叶和针叶林为支撑的生物群落的涵养。

(2)驳岸部分:湿地和坡地应该选择自然的生态驳岸,减少工程堆砌。

(3)注意自然景观与建筑物体构成景观的协调。

(4)涵养水源与排泄积水的关系应处理好。虽然郑州降雨较少,也得注意积水的排泄。否则直接影响沿岸植物生长环境。

(5)贾鲁河文化脉络清晰记载了郑州灿烂的兴水历史同时体现了时代的价值观念,应注意通过这个河道的整治来提升郑州的文化品质。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马懿指出,生态环境,既是城市的发展环境,也是对外形象,更是重大的民生问题。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事关城市功能完善,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郑州、提升城市品质和宜居性的带动性工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站在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高度,围绕“大生态、大环保、大格局、大统筹”,进一步提高站位,提升工作水平,抓好关键环节,加快工程建设。

目前贾鲁河综合治理生态绿化工程已实施一年多,部分河段初显成效。我们推出“复兴贾鲁河 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水生态保障”系列报道,对贾鲁河的前世今生、治理成效、未来愿景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展望。

河流对于人类意义重大。

对于郑州人来说,环抱城区的贾鲁河,在涵养城市水源、净化城市空气、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曾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贾鲁河作为郑州市区的主要排涝河道和重要生态廊道,面临着河道萎缩、功能衰退、水质被污染及沿河生态加速恶化等问题,已严重制约郑州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如何恢复贾鲁河的生态功能,使其成为环绕郑州城区的靓丽生态廊道?

郑州的选择是“生态治河”,着力构建从外到内“林堤滩水”连续的河道自然生态格局。

河道尽量顺其自然

近日,记者在蒙蒙细雨中来到贾鲁河尖岗水库至陇海路段进行实地探访。这里河道已经疏挖完毕,两边的行道树已经栽植完毕,正在进行灌木和地被的栽植。这一河段将打造成5A级郊野型湿地公园。目前河道虽已拓宽,但基本保持原来蜿蜒曲折的走向,两岸的山谷地形也保持了原生态,体现出“郊野味儿”。

“此次贾鲁河治理,运用‘生态治河’方法,融入‘海绵城市’理念。”郑州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院高工周焱介绍说,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会注重维护河道原有生态环境,同时塑造生态的水域岸线、恢复自然的浅滩湿地、打造优美的滨水景观,充分实现河道的生态、自然、环境功能。

据了解,在河道平面布置上,此次治理将尽可能还原河道的自然面貌,在满足防洪除涝安全的前提下,河道整体遵循既有走势,保留河道蜿蜒曲折,宽窄变化。竖向布置上,通过深水区、滩地和浅水区的有机结合,营造出接近天然河道的深浅多变的水体;通过堰坝等工程措施形成水面跌差,营造不同的水深和层次,丰富河道形态。

驳岸和岛屿突出“生态”

河道治理中,“渠化、硬化”曾一度成为规范和标准。

但这种治理模式的弊端是:造成水土分离、水与生物分离,阻断了河道和岸线生态系统的之间的生态功能,造成与河道相伴的大量湿地资源丧失和水体珍稀物种绝迹,也使水系的旱涝自调节能力及污染自净能力丧失。

此次贾鲁河综合治理,突出生态治理,避免河道的渠化、硬化。在满足抗冲和稳定的前提下,采用透水性好、亲水性好、外观效果好、适宜植物生长的生态型驳岸,修复河道水生态环境。驳岸的生态改造,水域和岸坡的植被修复,将赋予河道生机盎然的原生态面貌。

除了生态型驳岸,生态岛也是生态型河道的重要特征。 (下转四版)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