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青葱年华(国画) 袁汝波
啧耳根
樱桃沟中姊妹泉
沉默的树
诗人朗读书系 当代诗人的七面心灵之镜
长歌行(书法) 韩湘人
汪景祺之死
农夫心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汪景祺之死

♣ 贾登荣

清雍正四年(公元1725年)春夏之交,一代名臣张鹏翮在相位上溘然长逝。正是用人的关键时刻,不想这位股肱大臣却偏偏撒手而去,雍正十分悲痛。他不但亲往吊唁,而且留下了“志行修洁,风度端凝。流芬竹帛,卓然一代之完人”的题词。

不过,当这消息传到千里之外的西安时,却有一个人欣喜万分。这人名叫汪景祺,是西安巡抚胡期恒手下的一名幕僚。

汪景祺之所以如此痛恨张鹏翮,是和他在科场上的失利有关的。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3年),已经42岁的他才有幸中了举人。而在京城参加会试时,踌躇满志的他铩羽而归;三年之后,汪景祺再次卷土重来,这一次他又失望了。从这以后,汪景祺把没有如愿以偿进入官场的这笔债,记到了当时担任主考官的吏部尚书张鹏翮身上。雍正二年(公元1723年),穷困潦倒的汪景祺千里迢迢,前往投奔昔日好友胡期恒。

此时的胡期恒,已经成为川陕总督年羹尧手下的红人。对于这位找上门来昔日的友人,他只是简单地嘱咐手下安排汪景祺在客房里住了下来,自己便借口公务繁忙而抽身离开。过着寄人篱下生活的汪景祺,内心十分痛苦。就在这时,他在一份清王朝发布的邸报中看到雍正给年羹尧加封晋爵的谕令。汪景祺不禁眼前一亮。是呵!当下朝廷,最受皇帝宠幸的,莫过于年羹尧,如若攀上这棵大树……汪景祺兴奋得睡不着觉,夜半时分,他从床上爬了起来写信。信中他对年羹尧进行了极力的夸赞,说:“承闻阁下奉扬天讨,立不世之奇勋。抚士以惠,则挟纩投醪也;用兵如神,则星驰电掣也;犯顺者受不庭之殛,则灰飞烟灭也;归化者宽后至之诛,则云行雨施也;渠魁必歼,骈首而就显戮,疾风之卷秋箨也;胁从罔治,稽首而庆更生,膏泽之润春苗也;量才器以驾驶诸雄,偏裨皆卫、霍之亚也;授成算以驱策群力,荒徼在掌握之中也。藩落免虔刘之苦,旃檀安钟鼓之常,兵无再驾之劳,威行万里而外。”接着称赞年是“宇宙之第一伟人”。在文章的结尾处,还呈上了6 首夸奖年羹尧的诗歌。最后,汪景祺又表达了投靠到年羹尧手下的愿望。

由于年羹尧经常不在衙门,汪景祺的信辗转近一年,才来到年羹尧案头。这时,正为雍正对他百般信任而趾高气扬的年羹尧,对汪景祺的吹捧喜出望外,立即捎信给胡期恒,要他善待汪景祺。有了年羹尧的“指示”,胡期恒马上聘请汪景祺为巡抚衙门幕僚。

就在汪景祺等待年羹尧召见自己的当儿,传来了张鹏翮去世的消息。在一阵狂喜过后,汪景祺拿起了笔,把张鹏翮描绘成一个“刻薄寡恩、顽钝无耻”的人,从而来发泄自己的愤懑之情。汪景祺知道,只有从私德上加以攻讦,才能击中张鹏翮的要害。有了这样的思路,汪景祺在纸上写下了“遂宁人品”四个字。他攻击张鹏翮说,“由郎中外转苏州知府,未出国门,丁内艰,例未抵新任者服阕仍补原官,遂不发丧,盖吉服坐黄堂者,七日而解官去,补兖州府,升河东运使,旋内擢至兵部督捕右理事官。”也就是张鹏翮为了做官,居然在母亲去世后“不发丧”。有了这些还不算,汪景祺然后又编造了张鹏翮与女仆私通的离奇故事,把张鹏翮刻画成了龌龊的小人。

就在汪景祺朝思暮想年羹尧早日接见他、封赏他时,形势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惊天逆转:雍正四年(公元1725年)年底,年羹尧被罢官削爵;到了雍正五年(公元1726年)春天,年羹尧又被雍正皇帝赐死。负责对年羹尧的府第进行查抄的大臣福敏,在林林总总的物品中,人们发现了一本《西征随笔》的小册子。书中有“上抚远大将军太保一等公川陕总督年公书”一文。福敏怀着好奇之心扫视了几行后,赶紧把这本小册子呈送给了雍正皇帝,雍正翻阅之后十分震怒。接到皇帝严办的命令后,汪景祺很快被押往京城“枭首示众”。

汪景祺的头颅在京城菜市口一挂就是十年之久。直到乾隆皇帝即位后的1736年,时任左都御史孙国玺上书乾隆后,汪的头颅才被取下加以掩埋。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