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一庭风月
夏日 (国画) 程龙
五百年来无此君
也说工作留痕
故居(油画) 马东阳
《耳语》 探寻生活和心灵的真相
学会接受不完美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学会接受不完美

♣ 陈鲁民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世界上几乎每个人都在争取完美人生。然而,古往今来,百分之百完美的人生是没有的,完美只是梦想,不完美才是人生。”中国古人也早就明了这个道理。亚圣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西晋大将羊祜叹道:“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北宋苏东坡词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就连孙猴子都懂这个理,当唐僧正为撕破的经书而懊恼时,悟空劝慰说:“天地本不全,师傅何以要求全!”的确,我们如果不从实际出发,强求人生完美,那就是在难为自己。

不完美就是有缺憾,有缺憾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或天不作美,或命运不济,人生在世总难免有许多憾事。宋人释惠洪《冷斋夜话》记:“吾平生所恨者五事耳。第一恨鲥鱼多骨,第二恨金橘大酸,第三恨莼菜性冷,第四恨海棠无香,第五恨曾子固不能作诗。”清人陆文皋也在《雅斋趣谈》中总结了史上七大憾事:项羽未能杀刘邦于鸿门宴,此一憾;李广战功累累,不能封侯,此二憾;嵇康的“广陵散”未能传世,此三憾;陆放翁没有看到“王师北定中原日”,此四憾;岳武穆不能寸斩秦桧竟听其善终,此五憾;梁山伯祝英台生不能成婚,此六憾;曹雪芹没有写完《红楼梦》,此七憾。

世有憾事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能做的就是正视这些不完美,学着接受这些不完美,与不完美和谐相处。希望诸事如意是美好愿望,学会接受不完美则是成熟表现。

学会接受不完美的父母。父母可能不那么有钱,没那么高的文化,也没有伟岸的身材和出众的面容,更没有让我们拿来“拼爹”的资本,但那是赋予我们生命的双亲,是我们世界上最亲的人,我们只有爱他们的义务,而没有挑三拣四的资格。

学会接受不完美的儿女。即便你自己很完美,但不要忘记,完美的身体容貌或会遗传,完美的品性和素质是不会遗传的,就像李白没有再生出一个诗仙,苏轼也没培养出个“东坡第二”。如果你自己都不完美,那就更没有理由拒绝孩子的不完美,也不必空发“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喟叹。

学会接受不完美的朋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朋友亦是如此,“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鲍叔牙接受一身毛病的管仲,才有了管鲍之交美谈;刘备接受关羽的孤傲自负、张飞的鲁莽粗野,才有了著名的桃园三结义。倘若苛求朋友完美,可交者必少如凤毛麟角,甚至于可能一个朋友也没有,成为孤家寡人。

学会接受不完美的另一半。谁都希望自己的另一半年轻、漂亮、能干、聪明、多金、忠诚,可是绝大多数人都难如愿。因为这个要求过于完美,只能在影视、小说里找到,现实生活中把这所有的美都聚集到一个人身上,几无可能。另外,反躬自问,如果你想有“小乔初嫁了”的艳福,自己有“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风采吗?

学会接受不完美的人生。人生总是目标很大,收获很小;想的很多,做到很少;计划很高,落实很低,结果是人到老年后,回首平生,遗憾多多,与完美相去甚远。这个结局也许不那么美妙,但也要坦然接受,因为路是自己走的,树是自己栽的,只要尽力了,就可用一句老话聊以自慰:“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人生就是一个发现缺陷然后去弥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才会体现出人生价值与意义。因而,追求完美但又接受不完美,正视缺憾但又不抱残守缺,脚踏实地但又胸怀抱负,有所作为又有所不为,这样的人生,即便不是完美的,也会是充实饱满丰富多彩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