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不见五陵豪杰墓
粒食的记忆
瓦是乡村的蓑衣
中央党校教授精解《群书治要》
咬定青山不放松(书法) 赵丙钧
认 亲
连 载
荷塘清趣(国画) 吴 刚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不见五陵豪杰墓

♣ 史留昌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建立新朝。他怕汉室继承人刘秀再次恢复汉朝,便派重兵前去追杀。

这天刘秀逃到许昌东北五十余里一个叫大李庄的村子旁,村子四周寨墙高筑寨门紧闭,眼看后边追兵已近,刘秀依旧无处藏身。正在万分焦急之时,忽见不远处一犁地老农向他招手,便急忙跑了过去,老农取下草帽让他戴上,脱下外衣给他穿上,又向他脸上手上脚上抹了些泥土,然后让刘秀在前边牵着牛,自己在后边扶着犁犁起了地。不一会儿追兵赶到,见四处没有刘秀的影子,就问老农可见一位30多岁的汉子。老农说自己专心犁地,没看见别的人路过。追兵指着刘秀问,此是何人?老农说,这是我儿子。追兵又去追问刘秀,刘秀怕口音不同露出马脚,一时间不敢吭声。老农忙说:“小儿是个聋哑人,要不年纪轻轻的会帮我犁地?”追兵仔细看了刘秀几眼,见他衣着破烂满脸是土,就又慌忙寻找逃犯去了。

追兵走远了,刘秀放下牵牛绳,深深地向老农施了一礼说,谢谢大叔的救命之恩,来日一定厚报。并问了老农的姓名,老农说,小农姓李叫明朗。刘秀听了还想说什么,因为奔跑了几天几夜,早已筋疲力尽,眼看就要晕倒。老农见他如此疲倦,急忙把他搀到村子西边的一个大水塘旁,把他放在草丛中休息,还把自己仅有的干粮放在了刘秀头边。

水塘有十余亩地之广,且塘水清清。老农一走,塘里的青蛙见没有了人影和声音,就呱呱地大叫起来。刘秀正在草丛中熟睡,忽被此起彼伏的蛙声惊醒,他无力地叹口气说,蛙们别叫了,让我刘秀睡会儿吧。因刘秀是真龙天子,金口玉言,那满塘的青蛙顿时没了声响。如今那水塘仍在,只是水塘中的青蛙一声不吭。即使捉一只在別处叫得特别凶的青蛙,一放到此塘中,立马变成了哑巴。

多年后刘秀打下了天下,建立了东汉。一日他在御花园里散步,忽然听到青蛙的叫声,不由想起救他性命的那位老农。刘秀带着御林军找到了大李庄村,却找不到李明朗的身影。

原来那老农救了刘秀之后仍去犁地。忽然想起回答追兵的话中有误,当时自己才四十出头,刘秀已年过三十,哪有父子只有十余岁之差的道理?他不敢怠慢,放下犁扔下牛匆忙逃命去了。在逃亡中老农遇见一云游和尚,他就跟着出了家。不久后他在大李庄西头水塘边搭起了一个茅草庵,在这里烧起香拜起佛来。

刘秀急忙来到水塘旁,在庵外深施一礼道,皇叔请了!老和尚正在庵内念经,见那贵人喊自己为皇叔,又见众多御林军把小草庵围了个风雨不透,吓得几乎站不住脚。他忙跪下说,贫僧拜见皇上。刘秀急忙把他搀起说,皇叔还记得当年在这里救过的一个落难之人吗?那人正是寡人。寡人时刻没忘你的救命之恩,今日特来相报。没想到你为救寡人竟落到如此地步。刘秀如此一说,那和尚才想起了往事。

刘秀问老和尚:“不知皇叔愿随寡人进京否?”老和尚说道:“皇上日理万机,贫僧不想耽误你的政事,只想叶落归根。”刘秀听后说道:"皇叔言之有理,但我既然来请你,总不能让我失望而去,我想请你随我进皇城住上一段时间,享几天清福再送你回来。这样也了却了我的报恩之情和思念之情,如何?"和尚见皇上真诚相邀,当日就随刘秀进皇城去了。

刘秀这样做是有打算的。他一方面请恩人进了皇城,一方面又急遣人马选派工匠在和尚的茅庵处盖了一座寺院,并根据恩人的名字,赐名寺院为明朗寺。两年之后老和尚回到家乡,展现在他面前的已是另一番天地——在他原来的小茅草庵处,坐落着一座寺院,那寺院占地近200亩,院墙两丈余高,红墙青瓦,分外夺目。院内错落有序地排列着山门、莲池、钟鼓楼、万佛塔、天王殿、观音殿、大雄殿、藏经楼……墙体均为青砖所砌,楼顶均为红黄绿三色琉璃瓦所盖,一眼望去巍巍峨峨,好不壮观。特別是山门上悬挂的那方金光闪闪的匾额,刘秀亲笔御书明朗寺三个大字,那大字为凹雕而成,外沾金粉,灿烂辉煌格外醒目。

因此寺为皇建皇封,很快名扬天下,香客摩肩接踵络绎不绝。老和尚原来所在的村子也沾了光,不再叫大李庄村,而改称明朗寺村。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数千年来朝代不断变迁,很多历史上有名的关隘,不知何时早已经灰飞烟灭,而东汉时期更名的许昌市石象乡的明朗寺村,却一直沿袭至今。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