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不见五陵豪杰墓
粒食的记忆
瓦是乡村的蓑衣
中央党校教授精解《群书治要》
咬定青山不放松(书法) 赵丙钧
认 亲
连 载
荷塘清趣(国画) 吴 刚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瓦是乡村的蓑衣

♣ 曹春雷

雨中,村庄是收敛了羽毛的鸟,安静地栖息在大地上,迎接着雨点或温柔,或狂烈的问候。雨水,其实是天空与大地对话的一种语言。这种语言,老屋的瓦懂得,但它不与人说。它只与雨点交谈。

我在乡村的瓦下居住时,喜欢偷听这种交谈。搬一板凳,靠着墙,坐在屋檐下,听头顶雨点在瓦上敲打,似敲,如弹。有时仿佛有一匹马,正嗒嗒地穿越悠长的青石板巷子;有时又仿佛千军万马呼隆隆踏过……

雨水顺着瓦流下来,在檐下流成一道瀑布,或者说,是织成一道透明的雨帘。透过这瀑布、这雨帘,看对面房屋上,雨点在瓦上溅开一朵朵水花。那是雨点在瓦上的舞蹈。每一朵雨花,都是雨水旋转起来的裙摆。

这时候,不需要说话,任何的语言都是多余的。雨水已经把你心里的话都说出来了。你只需倾听就是了。倾听雨水,也是倾听自己的内心。

雨中的青瓦更加幽青。这是湿漉漉的一种青。经常出现在国画上的一种青,诗情画意的一种青。这种幽青仿佛来自遥远的古代,穿越一场场雨,只为与你的目光邂逅,抚慰你在尘世里的那颗浮躁的心灵。

在雨中,羽毛是喜鹊的蓑衣。而瓦,是房屋的蓑衣。如果你在瓦下,要离开老屋到雨中去,最好也披上蓑衣——如果你有的话,当然这种有的概率并不多——不穿雨衣,不打伞,工业化的气息会冲淡那种古朴悠远的韵味。

瓦是乡村的底片,是乡村生活的记录者。瓦记录一场场雨,每一场雨都会在它身上留下印记。它还记录雨中瓦下人们的生活,有许多事都在雨中发生。

雨把一家人聚在瓦下。下雨天是休息天,做工的不用去了,下田的也不用去了,如果雨实在大,上学的也不用去了。一家人在瓦下,听着雨声,说说话。这时候父母对一个孩子说的话,瓦会替这个孩子记得,等这个孩子长大了,离开村庄,多年后回到村子来,如果老屋还在,当他仰头时,瓦就会将父母当年的话告诉他。

瓦,从来都是温情的叙述者和转达者。

在雨中,如果你走到足够高的地方,俯望村庄,你会觉得村庄其实是一位静坐的老翁,披着瓦的蓑衣,沐浴着时光风雨。

当村庄的老屋在后来的日子里纷纷倒下,新屋渐起,一切面目全非时,如果你从遥远的地方回来,幸运地找到一片残存的瓦砾,把它捧在手上,你一定能感觉到岁月留在瓦上的温度,分辨出时光刻下的纹路。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