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儿时的味道为一生导航
一眼千年!中华文明的源头在这里
活得漂亮的 最美搬运工
夕照透入书房
成果丰硕的康熙育才法
有趣的人不苟且
古代“高考”趣事
书的梦
眼药水不要乱滴
神奇的新疆八卦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眼千年!中华文明的源头在这里

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文明的源头,点燃了中华文明的最初可能,勾勒出中华文化的最初模样。

在距今约5500年的辽宁朝阳牛河梁遗址内发现了中国迄今最早的史前神殿女神庙,庙内出土的女神头像面容完好、仪态高贵,神庙不远处的积石冢内,墓葬规格高低不同,体现出等级差异……这些特征,向人们展示了文明社会的曙光。

距今5100—4500年,兴起于长江下游的“良渚古国”蔚为壮观,作为这一地区进入文明社会的代表,我们看到了规模宏大的良渚古城,墓葬中出土的精美玉器折射出贵族阶层的权势与审美,重达2吨的炭化稻米遗迹印证了良渚社会发达的农业经济。这个时候,中华文明进入发展的快车道,黄河、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相继跨过文明的门槛,进入“古国时代”。

在长江中游,以石家河城址为代表的城址群快速崛起;在黄河流域,位于晋南的陶寺遗址成为同时期该流域最大的城址,面积约300万平方米,相当于4个故宫。那座面积近13万平方米的宫城,以及宫殿基址、门道上残存的路土,向人们无声地传递着生活在其中的王者足迹。

在相距千里的陕西神木,建在高山上的石峁遗址气势恢宏,高大的门楼、完备的军事防御设施、近十米高的皇城城墙向世人诉说着,当年王者的权威与辉煌。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原本繁荣的长江中下游文明遭遇严酷考验,中原和北方地区的社会后来居上,逐渐成为中国文明的最重要参与者。

距今3800年的河南二里头遗址,一直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建制完整的宫城、成熟的礼乐、明确的等级分化……这一切,向人们传递着一个强烈信号:中华文明由“古国时代”迈入“王朝时代”。这里,正是历史上的夏王朝!

自此以后,循着文明的源头,我们一路向前,在兼容并蓄中延绵不断缔造出中华文明永续传承的璀璨诗篇。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文明的源头启示方向,文明的进程照亮未来。

摘自新华网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