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县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郑探索全程电子化交易
荥阳:抓好河长制 河清城更美
中原区开展文物安全排查
志愿者街头送凉茶
“党建微家”服务 筑起党群“连心桥”
夫妻施巧手 陋石变宝贝
上街力推“一次办妥”政务服务
街道举办培训班居民免费学厨艺
金水精彩演绎“党建故事汇”
关爱一线建筑工 免费体检暖人心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高新区:
阅读让城市更美好

本报记者 李颖 见习记者 江曼 通讯员 刘洋 文/图

物质能让一座城丰饶,而精神却能给都市人以“倾城之恋”。书店,是城市的一个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郑州高新区,这座充满活力的年轻之城,正以包容开放的胸怀,让生活在这城里的人们尽情享受着文化和文明的滋养……而阅读在悄悄地点亮“城市之光”。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激励了无数人化身为社会机器的一个齿轮。越来越多的人沦为时间的奴隶。“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作家米兰·昆德拉在《慢》一书中发出这样的感慨,河南本土作家李佩甫更是发出《等等灵魂》的呐喊。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让生活“慢”下来,“慢生活”理念正在悄然兴起,人们在“快工作”的同时,转向追求“慢慢思考”“慢慢阅读”的生活方式。在记者“最文艺”之地的探寻途中,在长椿街偶遇了一家叫作“城市之光”的书店,为时下倡导的“慢生活”理念提供了承载之地。

熟悉城市之光的人知道,在郑州大学南门的桃源路上,有家老店,高新区店在城市之光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更多的延伸。创始人小开介绍,今年3月24日,城市之光长椿路店正式开业。“2005年,我们思考定位的时候,就明确了城市之光不只是一家仅仅售卖图书的书店,作为一个实体空间,我们希望提升它的交互性,成为一个城市公共文化空间。”

人们对精神文化的渴求,为城市之光带来了活力,而它又以诸多形式为人们输送文化的熏陶。据了解,自诞生以来,城市之光举办了新书推介会、作者见面会、阅读分享会、诗歌朗读会、音乐赏析、原创音乐人现场、文艺电影赏析导演见面会、小剧场话剧、绘画与摄影展览、摄影外拍、文化座谈与讲座等,已举办过各种文化活动四百多场。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名城市之光的顾客,她诉说了与城市之光的故事:“我是城市之光的老朋友了,之前高新区这边没开新店的时候,就喜欢拉着朋友穿越半个郑州去那里看书,怎么说呢,一进去、坐下来就感觉心宁静了下来。”

同样是老朋友的导演黄海碧曾写下这样的话:让心情沐浴着时间染色的字里行间那道如梦的光芒,享受一种人类智慧如雨露滋润心田的曼妙……一种特有的抹不去的文化表情和精神质感的岁月胎记,正是它存在并赋予这座古老城市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热闹的城,高楼不断建起,车水马龙声宣示着物质文明的繁华和不断进步,路上尽是脚步匆忙的上班族,夹着包,低着头,思索着,忙碌着。

就在忙碌的城市一角,总有这样一处安静文艺的地方,让忙碌的生活有个喘息,让内心的压力有处释放,让文艺的情愫蔓延。它可能是一条街道,或许是一间小店、一种味道……高新区,追寻着这些“秘密”,并摸索着揭示它们之于这座城的意义和价值。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