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1/2018-06/12/05/2018061205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成风化人 精神滋养心田
厚德载物 文明绽放心间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厚德载物 文明绽放心间
连续十年开展助盲活动的和勤公益负责人张楠
“王宽家”感动中国
“中国好人”徐亚平

郑报融媒记者 裴其娟 文 丁友明 图

完善顶层设计,让志愿服务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助推器”;通过织网加密,让乡村少年宫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落实回馈机制,让好人好报成为一个城市的良心。近年来,郑州市不断创新精神文明建设的手段和载体,以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凝聚了人人投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满满正能量。

顶层设计 让志愿服务成文明助推器

在郑州火车站东广场,两个叫“红房子”的志愿服务站被称为“最温暖窗口”,这里常年活跃着一群“爱管闲事的老头老太太”,他们就是专为过往旅客提供服务的郑州市老年雷锋团,地铁口怎么走、进站口怎么走、西广场怎么走、××路公交在哪里坐……这些问题他们写在本上、记在心里,随时解答旅客的询问。“老年雷锋团”还有一本专用存折,用来帮助丢失银行卡、无法接收家人“救急”钱的旅客办理转账,至今转账流水已达7万余元。

日前,郑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裴保顺做客中国文明网《志愿服务大家谈系列访谈》栏目,推荐包括老年雷锋团在内的郑州市志愿服务项目。

近年来,郑州市把学雷锋志愿服务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坚持顶层设计,紧紧抓住志愿服务制度化这一主线,以“五个强化”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促进了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双提升。

强化党的领导,发挥先锋作用。在试点社区深入推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党员志愿服务队进驻志愿服务站活动等工作模式,并将这一特色模式固化与提升,在全市推广。

强化阵地建设,融入百姓生活。累计建成学雷锋“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955个,并建立了站点考核、以奖代补等制度,市本级财政累计投入奖补资金200余万元。

强化项目运作,提供精准服务。发布了《社区志愿服务项目指导目录》,为各类项目实施提供依据。实施郑州市志愿服务项目资金援助工程,为71个优秀本土项目提供了资金援助、技术支持和共享平台。

强化能力培训,提升服务水平。建立了郑州市志愿者培训联盟,年均实施12次大型骨干志愿者培训,直接和间接受益志愿者达5万余人。

强化褒奖激励,实现“德者有得”。“玫瑰余香”计划、“时间银行”“雷锋超市”“志愿伙伴成长营”等成为先试先行的生动实践。建立了“郑州好人关爱慈善基金”,完善了涵盖物质奖励、精神激励、政策倾斜、政府礼遇等6个层面、18项内容的志愿者嘉许回馈体系,保证了各项“道德红利”落到实处。

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达153.1万人,志愿服务团队7303个,志愿服务项目4470个,其中常态化运转的志愿服务项目330个;培育了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9个;项目化运作和志愿服务激励回馈机制建设经验分别于2015、2017年入选中宣部创新案例。

织网加密 乡村学校少年宫“火”起来

在新郑新华路小学少年宫内,计算机室、图书阅览室、音乐室、舞蹈室、手工室、版画室等应有尽有,免费向孩子们开放,孩子们在这里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不仅享受了多彩的童年,不少还成长为多才多艺的农村新少年,该少年宫的版画室被教育部定为全国少儿版画教育基地。

新郑新华路小学少年宫只是郑州市实施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郑州市认真贯彻中央文明委关于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以“硬件过硬、软件不软”为目标,通过实施“织网加密”工程——每年市财政投资625万元自建25所乡村学校少年宫,2013年实现乡镇中心校全覆盖,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337所、城市学校少年宫65所,全部免费开放,使全市19万余名农村未成年人从中受益。

通过内引外联和建立激励机制,充实壮大辅导员队伍,依靠队伍的活力,实现了乡村学校少年宫的“红火”。在已建成的337所乡村学校少年宫中,98%的学校有特色活动项目,20%的学校在全市有叫得响的特色活动品牌,10%的学校跻身全省乃至全国的特色学校。

如今,乡村学校少年宫已极大地改变了农村中小学生课外活动阵地薄弱的状况,成为乡村孩子兴趣培养的中心、社会实践的舞台、快乐成长的“大本营”,成为实现城乡中小学生同步发展的新课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

好人现象 催生郑州“好人效应”

助人为乐,无私照顾瘫痪同事十年的80后退伍军人孟哲;见义勇为,为街头意外生产孕妇搭建“临时产房”的郑州马路产房爱心集体;敬业奉献,无微不至服务乘客32年的公交车长徐亚平;孝老爱亲,带着植物人妈妈上大学的“95后”孝女底慧敏……2017年,郑州6名个人和2个集体先后上榜“中国好人”榜,不断涌现的“郑州好人”,像熠熠生辉的群星,照亮了城市的道德天空,构筑起城市道德建设的新高地。

近年来,郑州市牢牢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建立培育、选树、宣传、关爱、礼遇、回馈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有效机制,不断壮大“郑州好人”群体。政府建立“郑州好人”评选机制,借助社会和新闻媒体发现好人,建成了全国省会城市首家“好人馆”。创新爱心回馈机制,让“好人”有“好报”。

2018年3月31日颁布实施的《郑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要求“政府及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文明行为先进人物表彰奖励制度、礼遇制度和困难帮扶制度,鼓励用人单位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和聘用道德模范、文明市民、优秀志愿者等先进人物。在好人激励机制作用下,郑州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连续三年产生感动中国人物的城市,2016、2017年度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大数据十大上榜城市,先后涌现出道德模范148人,感动中国人物9人,中国好人79人,河南好人23人,文明市民2040人。

如今,“郑州好人”已经不仅仅成为一个群体,而是升华为“郑州好人”现象,并演变成“好人效应”, “存好心、做好事、学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和良好风尚正在全社会形成。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