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端午临中夏 时清日复长 上一版3  4下一版
端午也是女儿节
艾草飘香又端午
这个端午
村庄里的端午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艾草飘香又端午

♣ 叶剑秀

艾草,在家乡亲昵的称呼里叫作艾蒿,这种略显俗气的野生植物,有着独特的气韵,在人们的血脉里流淌数千年,摇曳生姿,慰藉生灵,普度众生。

每年惊蛰前后,艾芽开始破土拱出,顶开头上厚实的沃土,开始迎接春风的洗礼和沐浴。艾草的嫩苗为绿色,半月后呈灰白色。叶片椭圆,形似玉指伸展,饱满莹润。月余时间便长成了,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沟坎河畔,房前屋后,路旁荒郊,随处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一丛丛,一簇簇,挤挤扛扛,争相拔节。初夏,一株株艾草蓬勃成茂盛葱郁的景象,碧绿中透出轻幽香气,宛如亭亭玉立的乡村少女,丽质清秀,温婉脱俗。轻风拂过,大片的艾叶暗香浮动,带给我们扑面的清凉芬芳。

回望远古时期,祖先们在潮湿的夏季或寒冷的冬天依穴而居,久而久之,关节疼痛、腰酸腿疼的疾病纷纷缠绕,他们只能以燧木取火的笨拙方式取暖,缓解病情。经过长期的摸索,人们便开始有意识地用木条、草茎熏烤患处,在不断尝试中,发现艾草的效果最佳,甚至可以治愈病疾,这便是中医艾灸治疗的启蒙。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草与端午有着割舍不开的情结。祖先的文字里,早已把艾草和农人的生命连在一起。《本草纲目》中载:“艾以叶入药,味苦,无毒。理气血,逐寒湿,止血安胎。”艾草称为仙草,常用于灸穴。《本草从新》中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岁时广记》中记载:“艾草能灸百病。一名冰台,一名医草,生田野,叶背苗短者为佳。五月五日采曝干作煎。勿令见风,经久方可用。”扁鹊、华佗针灸病人时,拿艾草点燃之后去熏、烫病者的穴道。《孟子》亦云:“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用陈艾灸病,效果甚优。

艾草的功效远不止这些。用五月的艾草泡水洗澡,可以解毒祛病,整个夏天皮肤变得光洁生香,不生痱子。艾叶还有一个用处,若患风湿疾病,用它缝一个垫子,三伏天,裹于患处,随着扩张的毛孔,进入体内循环,疗效神奇。

艾草是一种最早与我们肌肤相亲的植物。出生三天,用艾草熬水,为胎儿洗浴,除去初来人世的污垢,便能祛瘴气禳胎毒,避瘟驱邪。弱小的生命,经受人生的第一次洗礼,一生茁壮少疾。如患眼疾,用五月带露水的艾草在锅里煮沸艾叶,而后放温熏洗,二日眼睛便清凉舒适,疲倦与模糊顿消云飞,眼疾即愈。

艾草还可食用。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艾蒿馍等,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用艾草煮鸡蛋,酥香可口,有清火消炎功效。若风寒感冒,用晒干的艾叶熬茶,连续喝上几天,感冒便不日而愈。冬日天寒,若手脚冻伤,可用艾草熬水浸泡,如此三番,肿胀便可消失。

正是这种野生野长的草科植物,为许多人除去了病痛之忧,成为寻常百姓生活中必备之物。经世流年,岁月如逝,乡下人与艾草的不渝情感,演绎成亘古不变的风俗,延续至今。

“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民俗节日端午节,这一天人们要去采艾草,插于门楣上,就像贴上一道灵符,可以趋利避害,招纳百福,更重要的是医药功效,以利健康。《荆楚岁时记》中记载“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端午节,是飞扬着艾草淡香的节日,家家户户门窗上都插满了艾草。这一插,就是上千年,那一束束斜插在门檐上的艾草,卷起暗绿的叶子,露出银白的叶背,散发着草药味的清香,守护乡人,祛病免灾,驱邪避晦,保佑一家人健康平安。

采艾叶是极有讲究的。曙光初现,晨露未消,寻得僻静之地,把洁净的满含晶莹露珠的艾草采集,再经晒干,药效极为丰足。

艾草极具浪漫情怀。诗经里“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这苹,说得便是艾草。《诗经》里还有佳句:“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是多么缠绵热烈的爱意,想念挚爱的恋人,竟到了一日不见,如三年之境。这思念里虽有艾草淡淡的浅苦,也有艾草的醇香执着,艾草原来竟是清纯浪漫的爱情象征。

又见端午,再次与艾草相逢在唐风宋韵里,邂逅在芳草萋萋的广袤旷野上。端午插艾,追寻到诗经的源头,仿佛看到那位衣袂飘飘的士大夫,行吟泽畔,傲然独立,忧国忧民。如果把艾草醇香醒世的品格,与一位伟大的诗人联系在一起,那便是一场仪式隆重的缅怀和纪念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