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报融媒开启名校“直通车”
一小学援建一座“梦想书屋”
名师点评中考试题
百名大学生暑期 将担任“养老护理员”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名师点评中考试题

本报记者 赵文静 实习生 马子涵

昨日下午,2018年中招考试顺利结束,中考各科试卷新鲜出炉。中考各科试题难易程度如何,有什么特点和变化?本报邀请一线名师为考生及家长点评分析。

语文

紧扣核心素养

着重能力考查

点评老师:河南省实验学校英才中学初三年级长、初三语文备课组长赵亮

今年中考语文整体构成依然是四块: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和作文。阅读量明显提高,第一篇阅读《父亲的长笛》篇幅很长;书写量变少,第二篇阅读《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的题目由4道改为3道。

试卷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探究性和开放性集于一体。整体难度不大,但对学生答题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这恰好是核心素养的体现,是否得高分由学生答题精准度高低决定,换句话说,全面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探究、归纳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数学

重视实际应用

体现综合创新

点评老师:河南省名师、郑州外国语中学数学教研组组长程世喜

今年数学试题与2017年相比,在保持稳定的同时有一些明显的变化。比如,第6题选取《九章算术》中的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列方程组,扩大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考察。第18题对圆的考察由常规的几何证明与计算回归到动态探究型题目,使得整套试题梯度更为合理,有助于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数学学习水平。

今年的试题力求引导学生回归现实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如:第2题“一带一路”,第5题河南旅游市场发展,第17题关注行道树“飞絮”治理方法调查,第20题体操“高低杠”有关计算,第21题销售利润问题等。试题背景熟悉,问题来源真实、形式自然,解法常规,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大事、关注社会生活热点,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命题要求。

化学

考查方式灵活

强化关键能力

点评老师:河南省实验中学高级教师、化学教研组组长、河南省教学标兵王海

今年化学试题总体难度与去年接近,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试题积极引导学校重视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科学语言表达等能力。

试题具有新时代特色,弘扬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体现时代性和地域文化特点。如试卷第3题关于“建设美丽中国”新时代目标以及减少空气污染的认识;第8题关于硅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对硅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这些题不仅体现了时代性,更重要的是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关注。另外,试卷第2题“开封小笼包地方特色美食中瘦肉富含营养素”的考查,体现了河南省地域文化特色。

同时,聚焦实验探究,突出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如试卷第24题中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探究,在创新探究能力方面体现“绿色化学”的思想,引导学生理解化学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物理

难度略有下降

考查学科素养

点评老师:河南省实验中学物理教研组组长、郑州市骨干教师代根强

纵览整张试卷,所有试题在平稳中求创新,在基础上求变化。试题知识点覆盖全面,同时突出了对“力学”和“电学”知识的考查,试题不仅考查了“力学”和“电学”的基础知识,同时也通过“力学”和“电学”的试题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每年的试题中,第6、13、14、19、20、21题,都是关注度很高的题目,也是学生感觉较难的题目,但是今年的考题难度并不大,这些题目仍然是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基础知识的掌握。

试卷中的难题是对学生学科素养的考查。学科素养是学科的教育目的,是通过该学科的学习想让学生具备的能力。学生通过物理学科的学习,应该具备“从物理视角,以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如本试卷的第21题第⑷问,“求两条穿黄隧洞的总输水能力为每秒多少立方米?”,这是一个新情景,新情景最能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面对问题不是慌乱,而是以科学的物理方法分析解决问题,这就是学科素养。

英语

难度稳中有升

很灵活重人文

点评老师:郑州市名师、郑州外国语中学教科室主任赵大莉

中招英语试题整体难度稳中有升,但仍紧扣大纲、注重基础,以中学生视角为出发点, 贴近其日常生活现状,注重语言在语境中的实际灵活运用。

从题型来看,听力仍以常见话题为载体平和铺开,难度适中。单选变动稍大,去掉一个语态题,29题对比较级easier的考察加入了谚语的成分。31题考情态动词,与以往不同,设空两处。

完形填空仍是一篇幽默小故事,设空处对于语法的考察比较基础,但在通篇语境中准确应用语言知识仍是重点。阅读理解D篇排序有变动,是一篇在外度假时写给朋友的信,难度不大,但形式创新。

作文较为新颖,What I likeabout where I live, 要求学生描述自己的生活环境并发表自己对其看法和期待。与考纲要求一致,话题新颖却紧扣学生个人生活经历的再现和个人观点描述。但对于学生语言基础知识运用能力、审题能力和谋篇布局能力的要求较高。

历史

关注时政热点

彰显文化自信

点评老师:河南省实验文博学校初三备课组组长赵胜男

高频考点充分考查:侵略与反抗,近代化探索,一五计划,新中国外交,新航路开辟,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欧洲一体化,战争与科技,改革开放,工业革命等历史主干知识在试卷中均有所体现。

周年热点大胆考查,并不回避:对周年事件的考查是本套试卷的一大特色,选择题中的明治维新、《共产党宣言》及欧盟,非选择题:22题戊戌变法专题,23题改革开放专题,24题英国与工业革命专题均属于周年热点考查。

历史小作文题型依然保留,命题视角与去年相同:采用对比类题型,相应地切入周年事件考查。

文化自信是近几年历史试卷命题的关注点之一,这也是学科素养中“家国情怀”的充分体现。本套试卷古代史的考题(选择题第1题,主观题第21题)分别以中国文字和中国文化为切入点,既体现了河南的本土性,又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先进性。

总体来看,今年试卷命题思想及试卷难度基本与去年持平,注重双基,彰显人文,考查能力,体现素养。

思想

品德

关注国计民生

贴近学生生活

点评老师:河南省实验文博学校初三思想品德备课组组长吴俊

中招思想品德试卷一如既往地紧扣重大主题,关注国计民生。如改革开放40周年(试卷第10题)、生态文明建设(试卷第11题)、宪法和宪法宣誓制度(试卷第12题)、《英雄烈士保护法》的制定和实施(试卷第13题),围绕这些热点问题的试题,既贯彻了课标精神,考查了主干知识,又凸显了时代特征。

“河南试题考河南”一直是我省中招思想品德试卷的特色之一。2018年中招思想品德试卷再次彰显了地域性、本土化的特点。比如第6题今年中牟蒜农卖蒜难现象、第7题《老家河南》等微视频、第8题外交部河南全球推介活动等,这些试题都要求考生了解家乡发展、关注家乡建设。

试题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将若干热点事件整合到一起,通过别出心裁的设问,呈现出不同于社会资料的独特视角。比如第10题,将改革开放40周年、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成立、深圳高科技的发展、海南自贸区的设立等6大热点集于一体进行考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