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心雄万丈
月下对语喜将来(国画) 史秉有
人生好去处
生态圈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书法) 韩湘人
《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
萝卜汤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萝卜汤

♣ 张富国

《笑林广记》有则笑话:一个书生,炖只鸡猛加萝卜,招待二十位朋友吃饭,引起公愤。无奈,找阎罗召唤萝卜对质,萝卜抱怨:餐桌上只有自己,哪里有什么鸡!包袱一抖,悭吝之态跃然纸上。“穷酸”冠以文人,看客冷嘲热讽,呵呵,这帽子不会轻易甩掉!

倒是委屈了萝卜炖鸡这味家常菜:鸡肉性平味甘,温中益气,补精添髓;萝卜味辛性凉,化痰热、散瘀血、消积滞。这汤,味道鲜美,颇有保健养生之功,与穷酸有何瓜葛?!

“蛮姜豆蔻相思味,算却在,春风舌底”,文人钟情于汤,清消残醉,香起憔悴,鲜停嘶骑,舌底如沐春风,滋养的,是真性情!

文人相轻?其实不然!刘禹锡经常吟诗,与李白、杜甫、白居易“较劲”,相当任性。他与白居易同庚,又是好友,时称“刘白”。谪迁的刘禹锡经常借酒消愁,一次买醉,携嫩菊苗、萝卜腌制的咸菜,登门向白居易求索大名鼎鼎的六班茶来醒酒。这茶,文可降燥,武可清火。拿萝卜咸菜来换急用的解酒茶,这咸菜,非同一般。“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官场的沧桑,带给刘禹锡恍如隔世的感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他聆听白居易的劝解,以酒当歌,重振精神。其实,把捣烂的萝卜泥揉进面里,擀成面片,煮熟成汤,食之下气,更是解酒尤物,可惜,刘禹锡不知道。“四海齐名白与刘”,真情面对,酬唱诗作证。没有犹抱琵琶的纠结情调,没有绵里藏针的机锋,没有正话反说的嘲讽,猛掏心窝子,倒成了知己最好的佐料!

是呀,人生的大趣,源自生命,也来自灵魂。苏轼与弟弟苏辙是兄弟楷模,一次对饮,酣畅之际,取萝卜捣碎煮烂,加入米粉煮成粥。品尝后,扶案惊呼:“若非天竺酥酡,人间决无此味”,遂取名“玉糁羹”。仓促间焖煮的一锅萝卜泥米粉粥,足以媲美世间难觅的酥酡!自然之味,分明是心境合一的尤物。苏轼盛叹,田间烹粥,萝卜不能少,“中有芦菔根,尚含晓露清”。洒脱清正的名望,隐逸山林的高致,化为一瓯玉糁羹,成了文人餐桌名品:陈达叟赞,“雪浮玉糁,月浸瑶池。咬得菜根,百事可为”。这玉糁羹,煮炖隔阂和狭隘,涵养真心:爱怜时的陶醉和满足、依偎时的温暖和惬意、聆听时的安静和纯真。延续“四海皆兄弟”的仁义,活出个味儿来,更容易让人陶醉!

品味生命固有的乐趣,善于同伟大的灵魂交往,大趣必生。林洪是个萝卜迷,他发现,文人嗜食萝卜:倪瓒喜将萝卜切四方小块煮烂,以生姜丝、花椒粒盐醋调味,浇在萝卜上趁热快食,如品玉;叶绍翁每餐必食萝卜,“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如此心气通畅,才有如此舒爽的诗句。晚清薛宝辰烹制萝卜汤,白萝卜七份、胡萝卜三份,切片或丝,香油炒过,酱油烹透,清汤焖,极烂时的高汤,浇饭浇面,佐菜配汤,腴美无比。文人的聒噪,这汤竟成了庖厨必备之物!现在想来,任性如血,一热就贲张,原本无可厚非;激扬情绪、搅动愤怒、撩拨烦躁所勾勒的无序,露出了凶狠的端倪——对立撕裂。饮萝卜汤蓄积的真性情,抚慰任性,涵养有序,让这个社会舒爽了很多。

文人的风骨,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袁枚说,萝卜配肉类最好!如“鸡圆”,斩鸡脯团成圆,用猪油、萝卜、纤粉揉成,炖汤、干炸均可,猪油弥补清瘦,萝卜缓解干涩;如“猪油煮萝卜”,熟猪油炒萝卜,加虾米煨烂,临起,加葱花,色如琥珀,肉添味,让萝卜在香嫩的柔情中变得华贵。河南有味名菜——洛阳燕菜:把萝卜及各色山珍海味切丝,烹制成一品御膳风味的汤菜,清醇爽口,沁人心脾,如燕窝,深得名人巨贾的厚爱。如真性情,理解、宽容配菜,既潇洒不羁,又恪守美德,敬爱至极!

李渔不爱喝萝卜汤,“食后打嗳,嗳必秽气”,但他主张,“虽有微过,亦当恕之,仍食勿禁”。真性情,即使刚肠嫉恶,也不能撮盐入火; 即使豪放不羁,也不要烈火轰雷;即使一片冰心,也不要亢心傲气!看来,心灵而为,愉快为本;不愉快,何必强力而为呢?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