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1版:中流击楫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原区委统战部:画出最大同心圆 加快“四个中原”建设
中原区城管局强化城市管理促提升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原区城管局强化城市管理促提升

在中原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中原区城市管理执法局紧紧围绕中原区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凝心聚力,勇于担当,务实重做,助力“四个中原”建设。以城市精细化管理和老旧片区提质为抓手,提前谋划,及早动手,充分协调、融合全区方方面面的力量,全力推进城市管理各项建设、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完善配套设施方便群众

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方便群众。中原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厕所革命”。按照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今年公厕建设目标任务121座,目前完成选址121座,其中,已建设完成4座,在建81座;升级改选公厕50座,其中完工20座。着力实施垃圾中转站建设。目前,工人路垃圾中转站已完成主体施工,正在实施外墙粉刷和设备采购招标。着力开展环卫停车场建设。目前,位于西三环陇海路立交桥西南侧的环卫停车场已完成地基建设,正在进行整体建设完善。着力加强果皮箱更新维修。按照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中原区今年更新任务为500个,目前已完成更新维修700余个。

深耕细作美化市容环境

“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为了给市民营造良好生活环境,不断加强环卫工作管理水平和督导力度。中原区环境卫生管理队扎根城市精细化管理和道路扬尘治理两个主战场,不断强化城市管理“精细、管理、服务”六个字要点及道路清扫“以克论净”标准,依托“环卫一体化”作业深入开展,通过对环卫作业质量标准的量化、机械化清扫作业效能的优化以及道路清扫作业模式的转化对道路实施精保细扫。

深挖潜能,注重“人机”配合,实现环卫“一体化”作业。不断改进机械化清扫作业方式,探索人工清扫和机械清扫作业互补互促的新模式,将道路绿化带、城市“家具”交通护栏擦洗都纳入道路清扫保洁范围,建立“大环卫,一体化”作业模式。

深度保洁,强化细节管理,全面提升道路清洁程度。对于严重影响城市观瞻的“城市牛皮癣”,在“及时、经常、彻底”六个字下功夫,将清除小广告行动同日常的道路晨扫相结合,一并实施作业。还针对公交港湾、支路背街与门户小道、沿街门店接驳处等容易产生卫生死角区域,“向前迈一步,往里扫一米”,扩大道路清扫辐射面。坚持问题导向,实现清扫保洁长效化管理。通过开展以“砺精兵,提精度,创精品”为主旨的岗位创优活动,实现了示范路“三无,三统一”,“三无”即:三班制作业紧密衔接无空档,精扫勤保无死角,严查善管无盲区;“三统一”即:清扫作业时间统一、作业标准统一、清扫工具统一。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从规范清扫作业流程入手,针对支路背街卫生整洁等薄弱环节,通过定人、定岗、定责、定路段,进一步地细化责任、细化标准、细化区域。安排专人针对晨扫、交接班、夜班等不同时段,有计划、有重点进行不间断的检查。

中原区环境卫生管理队继承发扬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的精神,美化市容、亮化街道,树立了“中原环卫”良好品牌。该队先后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状、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省级“安康杯优胜单位”、省建设厅“行业先进单位”、市“文明标兵单位”等四十多项殊荣。

强化道路管养畅通出行

中原区城管局积极实施道路大中修,畅通道路方便市民出行。

积极推进百花路大修改造。目前,百花路(中原路—建设路)已基本完成大修改造并实现车辆通行。全力推动道路中修改造进程。目前,工人路(陇海路—宏河路)、沁河路(欧丽路—西三环)、文化宫路(建设路—中原路)、西十里铺(西站北街—桐柏路)、西站北街(西十里铺—西站路)、颍河路(桐柏路—华山路)、友爱路(文化宫路—嵩山路)等7条中修道路已完成方案设计和图纸评审,现正在施工招标。

同时,加强道路巡查整治力度,不断加大区管道路日常巡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维修养护,上半年,共巡查发现道路病害472处,维修养护道路9030平方米,其中车行道3070平方米,人行道5960平方米。

抓建设重管理园林绿化新提升

紧紧围绕中原区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的“生态中原”目标,中原区城管局积极落实建绿、增绿任务,美化环境,改善生态。截至目前,共实现新增绿地119.56万平方米,完成市定目标任务的119.56%;新植乔木103230株,完成目标任务的206.46%。同时,加强公园、游园的建设。已完成选址数45处(公园5处、游园40处),其中基本建设完成7处、正在建设12处、正在施工招标3处、正在进行设计22处,1处正在与相关单位进一步协调中。

加快推进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建设。中原区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总长约14.1公里,北至红松路桥,南至祈福大道桥,规划建设总面积约为420万平方米。根据2018年市定目标,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建设项目今年需完成剩余建设面积270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场地移交面积累计11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90.3万平方米,栽植乔灌木8万株、地被70万平方米。中原区还加强绿道贯通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西三环生态廊道(金水河至陇海铁路段路东)5千米,陇海路(玉轩路至荥阳界两侧)4千米,共计完成9千米。

屋顶绿化工作。工人路市委党校屋顶绿化和二十四中综合楼楼顶绿化面积共计2200平方米,截至目前已完成防水及土建工作。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节约资源

中原区城市管理执法局把垃圾分类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切入点,创新思路和举措,运用现代科技,实现环保惠民、环保利民。及时制定完善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实施方案,采取城管部门牵头、街道办事处配合、小区积极组织、物业积极参与的方式,广泛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和垃圾分类重要性、必要性,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小区申报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筛选出居民参与热情高、软硬件成熟的绿都城、阳光花苑等10个小区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试点,积极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目前,参与垃圾分类居民达25764户。2018年1月、2月、4月、6月,中原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郑州市城市精细化管理考核中连续四次取得第一名。

在中原区实施垃圾分类工作中,环保企业踊跃参与。郑州傲蓝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敏锐的视角,洞察先机,最先承接了绿都城作为首批垃圾分类试点小区运营。投入智能可回收箱体、智能厨余分类箱、智能积分兑换发袋一体机、有害垃圾分类收集箱、手持终端及大数据智慧平台系统等,实现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垃圾四分类,效果明显、居民参与热情高,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认可。

“在过去没有采用智慧环卫、积分兑换制度应对垃圾分类问题时,公众参与度不是很高,现在傲蓝得环保通过在社区和学校不断宣传和智慧设备的应用,逐步得到了公众的认可,公众的环保观念和意识在不断加强。”中原区城市管理执法局负责人表示。傲蓝得环保还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厨余垃圾终端处置问题,现在正与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合作,提出了分区域终端处置设备解决方案。目前,市政府已经开始分区建立厨余垃圾处置中心,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在垃圾分类系统上,中原区还引进河南云筒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云筒”装置。该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现已拥有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无害化处理的全产业链,设备包括多种型号全系列智能环保箱、垃圾全自动真空气动传输系统。云筒公司根据国家政策独创了云筒“e分类”积分回收系统,该系统是云筒科技针对现今社会垃圾分类问题所研发的一套从前端家庭分类到末端垃圾处理的有偿性垃圾分类回馈系统。它使居民的垃圾分类回收行为实现可偿性积分反馈。在垃圾回收处理领域,云筒科技通过自主研发制造的设备,配套专业的社区服务平台软件,完善的软硬件实力,使整套系统实现运营。这套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积极性。

云筒在郑州小区垃圾分类工作的投入使用,采用从垃圾产生源头——家庭分类,将生活垃圾分为:纸类、金属、塑料、电子、有害、玻璃、织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实现生活垃圾“九分类”,做到了小区垃圾分类的精准化。该公司推行垃圾分类实名制+积分兑换,项目突破手工登记、人工管理的模式转化成无纸化、网络智能化。APP软件系统上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垃圾分类好处等宣传引导居民互动,系统平台活动激发居民积极参与,通过系统设备领取垃圾袋和兑换商品,提高居民参与热情,使垃圾分类从传统方式步入智能化时代。

河南百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也是中原区垃圾分类工作的积极参与者。该公司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减量提供操作平台;为居民参与环保事业提供与国家激励政策对接的个人绿色账户管理服务;为政府提供垃圾分类减量数字化监管平台服务以及垃圾分类减量宣传、推广、督导和相关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收运处理服务的专业公司。该公司承接了中原区啟福尚都等小区垃圾分类试点项目。截至目前,已服务郑州市60余个小区的七万户居民。在郑州高新区38个文明单位及公共机构、郑州市第十九中学、经开区实验中学、七里河小学等10余所中小学、省交通学院等多所大中专院校开展了垃圾分类宣传培训和资源回收活动。活动已举办了358场。

据了解,百川环境是郑州市垃圾分类运营企业中取得“再生资源备案”的企业,也是与供销社系统展开深度合作的企业,率先在郑州市推进垃圾分类两网融合工作。百川环境多次得到郑州市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的认可,并对公司运营模式、运营效果提出表扬和推荐。通过该公司的运营,不断提升了中原区垃圾分类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居民从知晓率、参与率向正确分类投放率转变,为居民提供一个更加优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政府满意、群众舒心。

中原区城管局局长周岭介绍,中原区严格按照《郑州市2018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中的目标任务、时间节点,广泛宣传,加大投入,统筹协调,全力推进,计划7月初前完成49512户的招标,8月底前完成剩余54000户的招标。确保年底前辖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30%以上,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处置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中原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孙志刚 贺雪峰 李涛 白雪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