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7版:峥嵘岁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商贸物流比翼飞 电商“蓝海”春潮起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商贸物流比翼飞 电商“蓝海”春潮起
新商圈极富现代气息
亚细亚引燃“商战”硝烟
德化特色商业街
投洽会引商机
改革开放初期的百货大楼

昨日,郑州火车站商圈迎来了一场杭派原创品牌女装秀,来自浙江的60多个原创女装品牌齐聚绿城,为内陆郑州吹来清新时尚风。像这样的商业活动,经常在这座3600年古都激情上演。

亘古以来,浓郁的商业气质早已融入郑州城市血脉中。商业,承载着这座古都的光荣与梦想。

统计数字显示:1978年,全市商业商品购进、销售分别只有10亿元左右,配额供给、凭票供应、价格双轨制决定着国有商业处于绝对垄断地位。201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000亿元,达4057.2亿元,同比增长10.7%,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郑州昂首跃入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新一线”城市。

穿越时空隧道,让我们来仰望郑州商业历史的灿烂星河,细数满天繁星。

改革开放春潮涌动

改革开放初期,郑州与全国其他城市一样,处于商品短缺时代。统计数字显示,1978年,全市商业商品购进、销售分别只有10亿元左右,百姓争相购买“老三件”——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配额供给、凭票供应、价格双轨制决定着国有商业处于绝对垄断地位。

1978年12月,伴随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郑州商业进入全新历史时期,开始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从1979年开始,全市商业系统开始为企业“松绑”放权,逐步把经营决策权、财务管理权等七项管理权下放给市属企业。

“当时郑州只有市百货大楼、红旗大楼、花园路百货商店、碧沙岗百货商店等有限几个商业网点,商业硬件设施非常落后,1983年4月1日,郑州紫百大楼的开业打破了郑州近30年来未见新型大商场的历史。”忆往昔,郑州一位资深商业界人士如是说。

资料显示,当时紫百共有5层,营业面积1.3万平方米,营业厅内有冷暖空调设备,是当时全省硬件设施最好、规模最大的百货批零商场。紫百的“横空出世”具有多个里程碑意义——在从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过渡的历史性节点,紫荆山百货大楼的开业,被业界称为郑州商业改革开放的标志。

商贸物流“比翼齐飞”

经过郑州商战的洗礼,郑州商业开始冷静审视未来发展的蓝海。

在2015年7月国务院启动的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工作中,郑州作为9个试点城市之一,依托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和商业基础,重点围绕现代物流主线,以机制创新为重点,围绕建立国际、区域、城市三级物流网络体系、构建物流与电商双驱动的流通发展新机制、创新“商流+物流”基础设施发展新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郑州在“四港联动”多式联运模式、建立跨区域物流合作机制、创新公益性农产品基础设施建设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做法得到商务部充分肯定,并作为可复制经验被推广。

以商圈、特色商业街为重点的消费集聚区建设是推动商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据市商务局统计,目前,全市已成规模并具一定影响力的商圈达10个,实现了由“一中心”向“多中心”的转变。其中,中心商圈有二七商圈;东部商圈有郑东新区CBD商圈、曼哈顿商圈;南部商圈有火车站商圈、二七万达商圈;西部商圈有碧沙岗商圈、中原万达商圈、王府井商圈;北部商圈有紫荆山商圈、花园路商圈。二七商圈年销售额已突破1000亿元,郑东新区CBD商圈年销售额超过300亿元。

同时,全市还积极打造特色商业街区,不断提升特色商业街的档次和影响力,完善设施建设,加快品牌集聚。截至目前,我市已创建国家级特色商业街2条、省级示范特色商业街区4条、市级特色商业街区十多条。全市获得认定的省级品牌消费集聚区已达到10个。

郑州商战闻名全国

回望上世纪80年代,郑州服务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1980年至1990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7%,高于生产总值年均10.9%的速度。这与商贸城建设的思路确立密不可分。

建设商贸城的思路,产生于改革开放初期。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由农村转向城市之后,郑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对郑州要再认识”。1985年4月在“发挥省会城市服务功能作用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依靠交通、搞活流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把郑州建设成为立足中原、面向全国的贸易中心”。

正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之时,在郑州提出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的大背景下,1989年,一轮“野太阳”在郑州喷薄而出。

“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亚”。20多年前流行的这句广告词至今让人津津乐道。亚细亚点燃的郑州商战硝烟,用敢为天下先的胆略和勇气,定格为中国商业史上一段精彩的传奇。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期,亚细亚燃起的商战硝烟引发郑州二七商圈多家百货商场展开“肉搏”。价格大战、品牌大战、服务大战……郑州商战引发全国高度关注,央视专门播发6集纪录片——《郑州商战》,推动商战效应深度发酵,名震全国。

市场建设风起云涌

市场,是城市商业的“晴雨表”。近几年,全市科学规划“一区、两翼、十大集聚区”及12大市场承接地,通过资源整合与业态更新,郑州百荣世贸商城、元通纺织城等新型市场承接地形成集设计研发、流通加工、交易展示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圈,走出一条建设新型市场集群的新路子。

来自我市市场发展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市已完成外迁和改造提升专业批发市场230余家,腾出城区土地3万余亩。市政府规划的“一区两翼”12家市场外迁承接地已全部开工建设并达到部分区域建成,投资总额超过500亿元,开建面积达1605万平方米,建成总面积1107万平方米,开业总面积649万平方米,入驻商户7万余家。

为全力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今年,该局将联合相关部门加快完成《郑州市农贸市场布局规划》编制工作,合理设置农贸市场区域网点布局;通过进一步落实用地、税收等相关优惠政策,着力构建以城区周边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基础、以城区标准化农贸市场为依托、以社区便利店为补充的新型农贸市场建设体系。同时还将持续提升国有公益性农贸市场建设的品牌影响力,力争到2018年年底郑州城区农贸市场数量增加至150家,未来3~5年内达到240家,“15分钟便民生活圈”逐步成形。

电商“蓝海”越拓越广

近年来,我市以“完善顶层设计,打造示范体系,培育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升级”四大重点为核心,推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全市电子商务持续提效增速,园区建设各具特色,平台企业数量突飞猛进。2017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6002亿元,同比增长22.5%;网络零售额达921亿元,同比增长25.3%。

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7家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占全省的60%;创建两个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占全省的2/3。同时还创建4个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创建14个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及60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市商务局支持丹尼斯、大商、华南城、京东商城、金马电商等战略性商贸流通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提升企业现代化水平,增强企业辐射力。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商业企业以参股、控股、并购等方式快速实现规模扩张,以形成一批跨省、跨行业,拥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商贸企业集团。

本报记者 成燕 文 唐强 丁友明 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