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5版:纸上春秋 上一版3  4下一版
传播弘扬“郑”能量 讴歌大爱动人心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传播弘扬“郑”能量 讴歌大爱动人心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结束时,敬一丹、白岩松和陇海大院爱心群体合影
大爱之城 令人感动
一碗面温暖一座城
雨中孕妇路边产子,路人热心救助
幸福和谐,其乐融融的“王宽家”

郑州,从来不缺乏温暖故事——从14年中涌现出9位“感动中国”人物到“一碗面温暖一座城”;从“路人撑起的伞下产房”到“送水哥”的默默奉献;从帮助“气球奶奶”的众志成城到“郑州慈善日”日募善款超过2亿元……厚重而温暖的故事在人民耳畔萦绕,那深沉炙热的大爱令十三亿人感怀心动。

梦想恢宏,前路迢迢。作为和共和国同龄的郑州市委机关报——《郑州日报》,六十九载不忘初心,记录好故事,传播正能量,书写着属于这座城市和千万人民的时代华章。

郑州人9次“感动中国”

城市如人,需要一种精神。

只有这些精神,能够有力的展开和支撑向上、向善的维度,让这座城市和居住在其中的人们,在时代的交响中奏出华彩。

郑州如此。郑州人如此。《郑州日报》亦如此。

2016年2月14日晚,在“感动中国”的颁奖典礼上,王宽、王淑荣夫妇带领着孩子们走上了舞台中央。主持人白岩松忍不住感慨说:“河南走出的感动中国人物,14年里15位,几乎一年一位,在全国的省市自治区里,不排第一也排第二。”而这15位中,9位来自于郑州,其中更是连续3年的“感动中国”颁奖台上都有郑州人的身影。

不得不说的是,深耕于这片土地的《郑州日报》,和这些感动中国人物故事的传唱,有着根深蒂固的关系。作为党报,讲述好故事、传播正能量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自2005年至今,10年来,《郑州日报》《郑州晚报》先后挖掘并推出6位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李剑英、李灵、胡佩兰、陇海大院、王宽。

就拿王宽一家的故事来说,2001年,当时的《郑州晚报》在媒体中第一个报道了王宽老师和孩子们的事儿,从此结缘,17年来,郑州报业集团一直关注着“王宽家”的故事。2015年9月30日,郑州报业集团负责人亲自撰写长篇通讯《有一种爱叫王宽家》和评论《大爱之家 大爱之城》,旗下媒体重磅刊发,中央媒体、全国数十家主流晚报、知名网站,纷纷转载跟进。一时间,王宽家的大爱故事传遍神州大地。2016年,在社会各界的支持、认可下,王宽夫妇获得“感动中国”人物称号。

除了王宽一家外,同样获得过“感动中国”称号的高耀洁、任长霞、王百姓、李剑英、李隆、刘洋、胡佩兰、陇海大院……每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后,都是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每一段往事背后,也都有《郑州日报》的媒体责任和时代担当。

“郑”能量亦是“正”能量

德不孤,必有邻。

大爱郑州的诸多故事如同涓涓细流,流淌在千万郑州人、上亿河南人、13亿中国人心中;大爱郑州的太多感动如同辽阔大海,滋养着人们、影响着人们。

多年来,从“送水哥”的默默奉献,到“气球奶奶”的自强不息;从“西瓜哥”的忠心守护,到“一碗面温暖一座城”的爱如潮涌;从李灵的艰难坚守,到胡佩兰的素手仁心;从陇海大院的爱心传递,再到王宽的“卖唱救孤”……爱心从不缺席,感动常存心中——

那是2018年的3月5日,被郑州报业集团在2009年最先发现并挖掘报道的最美乡村教师李灵新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10年结缘,李灵说:“如果没有郑州报业集团,就不会有今天的我。”

那是2017年6月12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以《孕妇街头产子,众人搭起爱心产房》为题,对发生在郑州街头的“马路产房”故事进行了报道。而这个故事的“首发”,是在2017年6月9日的《郑州日报》上,当天头版和10版以《大爱之城再次上演爱心故事》为题,率先讲述了这个故事。雷雨中,一产妇在街头意外生产,危难之际陌生路人纷纷出手相助。在帮助产妇的现场,一位双膝跪地、撑在产妇身后的短发女子始终保持着不变的姿势,支撑着产妇的身体;林山寨街道的巡防队员、沿途清洁的环卫工人、商户、医务人员以及路人,他们与产妇素不相识,却在第一时间用自己的行动温暖感动着这一家人。最终,产妇和婴儿无恙。而路人的善意却让那场雷雨变得温情无比。

那是在2013年2月2日,央视《新闻联播》的头条新闻,用《新春走基层,河南郑州:一碗面温暖一座城》的专题,用4分钟时间讲述了涌现在郑州李记卤肉刀削面馆的爱心故事。这也是郑州故事首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头条。在这以前,《郑州日报》不仅多次报道了李刚一家的故事,并且和同城几家媒体共同倡议,成立郑州“媒体爱心联盟”,为店老板李刚义卖6000张“一碗爱心面”饭卡,不到一小时就全部售完。

2013年,电影《好好的活着》以二七区陇海大院高新海的故事为原型,讲述了一个平凡大院里的不平凡的爱心故事。同样的,陇海大院与《郑州日报》也有不解之缘,自2008年起,《郑州日报》对陇海大院邻里大爱的故事推出系列报道,连续7年进行跟踪挖掘,让这个郑州好故事走上更宽阔的传播平台,成为郑州市精神文明的新名片。陇海大院爱心群体在2008年首次荣获“感动中原十大爱心群体”的称号;在2014年,评选为“感动中国”爱心集体……

“郑”能量亦是“正”能量。深入基层挖掘百姓故事,连续不断关注百姓生活,这是《郑州日报》多年的传统,正是有大爱郑州的沃土,才能一代又一代地涌现大爱无疆的故事;正是有传播正能量的责任在肩,才有无数郑报人戮力同心,势不可挡地大踏步前进。

郑州,正以势不可挡的速度奔向更为美好的未来。

郑州人,一直以朴素而浓厚的大爱无疆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义薄云天。

《郑州日报》,69年初心不改,因信仰而执着,因热爱而眷恋。

本报记者 李 娜 文 丁友明 李 焱 唐 强 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