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都市新闻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切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党中央曾多次针对大运河保护传承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惠济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为纽带,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荥阳故城”为核心,高位谋划、乘势而为,建设古荥大运河文化区,复建“荥泽古城”,力争将古荥镇打造成一处富有文化内涵、具有地方特色、具有观赏价值的全域生态历史文化旅游强镇。 今年以来,古荥镇党委以“争当‘古荥先锋’,助力大运河文化区建设”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惠济区“四重点一稳定一保障”工作总格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进模范作用,有力推动古荥大运河文化区建设。 一个党员一盏灯 灯光照亮一片天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古荥镇党委立足发展实际,在新型城镇化、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建设等克难攻坚领域,广泛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大力宣传党员先进人物事迹,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营造向先进学习、向党员看齐的浓厚氛围,有力地推动了古荥大运河文化区建设发展。 共产党员靳俊凯,坚持“以忠心立足一线,以真心扎根一线,以热心成就一线,以铁心坚守一线”的工作原则,十几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老黄牛”精神洒满了古荥的每一寸热土。 在古荥大运河文化区建设期间,靳俊凯带领部门人员走街串巷、挨家挨户调查处理征迁遗留问题,每到一处,靳俊凯总是耐心倾听群众诉求,不厌其烦讲政策、讲法律。他对工作认真、对群众负责的态度鼓舞着身边的每一位同志,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郑州市重点项目四环及大河路快速化改造工程遗留问题迅速得到解决并顺利开工建设,古荥镇两次被市政府通报表彰。 “群众面前无小事,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结案率达百分之百。”这是古荥镇劳动保障所所长黄建峰的工作理念。黄建峰经常讲:“对我来说,99%的结案率,就表示有1%的失败。这失败的1%,对农民工来说,就意味着100%的失败。”在他的带领下,发生在古荥镇辖区内的拖欠农民工工资事件得到全部解决,仅2017年一年,黄建峰就办结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150余起,监督发放工资6000余万元。 在一项工资案件中,包工头欺瞒农民工,伪造工资表冒领农民工工资,并煽动不明真相农民工聚众上访。黄建峰依据事实,实地查看工程进度,对134名农民工逐个询问,最终算清工人工资,及时协调发放工资81万元。 在另一项农民工工资案件中,345名农民工听到承包方账户被冻结后,有68名农民工集体爬上楼顶,摆出不给钱,就要跳楼的姿态。黄建峰赶到现场,劝农民工下楼。黄建峰告诉农民工,政府是为民办事的,不解决农民工工资,自己肯定不离开。黄建峰指着自己的车,并掏出车钥匙、身份证、驾驶证递给农民工。黄建峰说:“你们暂时先押着我的车,不解决完你们的问题,我绝不走!”黄建峰和开发商沟通2天1夜,最终,开发商同意先行垫付农民工工资500万元。 为了让农民工及时拿到工资,黄建峰经常跑工地、做协调、搞监督,加班加点,紧张的时候连续几天几夜待在工地。为了让农民工免受纠纷之苦,黄建峰按照“一签一建”的方针,及时排查农民工工资发放隐患,推进农民工工资优先支付通道,从源头上有效地控制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的发生,为古荥大运河文化区建设创建了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 一个支部一面旗 旗帜引领民心齐 “一个村党支部有没有战斗力,村干部在群众心里有没有威信,关键在于党员干部能否带头搞好团结,在处理事情上,能否心里装着群众。”这是张定邦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太玉经常讲的话。 张太玉自1998年担任张定邦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以来,抓班子带队伍、抓学习强素质、抓落实重实干,带领村民不断探索致富路,村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户户搬出了窑洞,住上了三层楼房。 为了改变张定邦村落后的局面,他把经营多年的生意转给别人,全身心地投入到张定邦村的发展上。通过“三委”干部三年如一日的努力,顺利完成了张定邦村合村并城项目,村民们搬出窑洞住进了楼房,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张太玉常说:“一人富裕不算富,带领村民一起富才是真本事。”他带领党支部一班人,组织村民共同组建工程队,由全村群众共同监督,工程利润由全村群众共同分配享有。同时,为增加村民收入,扩大集体经济经营范围,党支部带领全村率先在惠济区完成了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为全村经济转型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为此,张定邦村党支部多次被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张太玉也先后被评为市、区“优秀共产党员”“十佳村干部”。 马村党支部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断加强支部作风建设,围绕全镇中心,服务大局,在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下,改变了以往涣散无力局面,开创了党建工作的新局面,为古荥镇的发展和古荥大运河文化区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面对农村发展的新形势,马村党支部建立和完善了党支部工作制度和党员学习制度等。为切实有效地开展组织生活,村党支部结合区、镇组织的各类学习培训,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求为契机,通过书记上党课、组织参观优秀党建示范点、重温红色经典等多种方式,开展常态化党性教育,让党员在听、看、讲、学、评中强化思想建设和理论武装。 与此同时,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建立了党员分包农户的责任机制,帮助协调解决邻里纠纷,开展不稳定因素排查和征迁普查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健全和落实党支部议事、学习、办事公开等多项制度;在村庄主要道路口设置了党务公开栏,实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村级重大事项按照“四议两公开”的内容实施。通过这些制度完善,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开展“好婆婆、好儿媳、好妯娌”“十佳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对先进家庭给予精神、物质奖励,不断促进村风民风文明纯朴;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严把党员的“入口关”,将那些素质高、品德好、思想上进的群众吸收到党组织中,及时为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不断壮大党组织的力量。 通过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堡垒作用,近年来,村支部、村委会组织修建了古马路、面粉厂北路,疏挖了全村排水沟,整修了全村路灯,切实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等问题,马村村容村貌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一心一意谋发展 持之以恒抓党建 “权力过于集中和缺乏监督,是造成村干部有条件腐败的重要原因。当前,古荥大运河文化区正处于建设的关键期,众多项目建设涉及资金巨大,我们必须围绕让干部‘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这一目标,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切实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和干部失足。”古荥镇党委书记梁俊军在谈到项目建设与干部监督时这样说。 古荥镇党委提出要求,各村(社区)要坚持和完善“三重一大”制度,凡是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都必须经集体讨论决定;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项,要坚持“四议两公开”程序;严格落实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和诫勉谈话、公开述职述廉等党内监督制度,充分运用民主评议,切实将权力运行和干部行为置于阳光下接受监督,确保项目能建成,干部不出事。同时,要强化对执纪者的再执纪,对监督者的再监督,着力防止“灯下黑”问题,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积极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初心不改,砥砺前行。在庆祝建党97周年暨争当“古荥先锋”助力大运河文化区建设活动启动仪式上,古荥镇对在各项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46名优秀共产党员和11名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了隆重表彰。 “一个党员一盏灯,一个支部一面旗”!古荥镇正在全镇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点亮盏盏灯,举起面面旗,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克难攻坚,奋勇向前,为谱写“古荥大运河文化区”建设的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栾月琳 陈瑞芹 苏亚亚 文/图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