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伏牛晨岚(国画) 许来广
父爱如水
人性的救赎
夏日里的老蒲扇
碧水千山(国画) 丁万春
《画出那些不朽的灵魂》 透射出人道主义价值关怀
草木有情 粥饭温暖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夏日里的老蒲扇

♣ 梁永刚

那天下班途中,我无意中看到路边有一个卖蒲扇的小摊,一张花格棉布上凌乱地摆放着十几把老蒲扇。卖蒲扇的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悠闲地坐在塑料凳子上,不紧不慢地摇着手里的蒲扇。由于这种圆形的用芭蕉叶做成的老蒲扇如今在市面上很少见到,我不禁停下脚步凑了过去,伸手拿起一把轻轻扇动,顿时有丝丝缕缕轻盈自然的微风拂过脸颊,夹杂着一股淡淡的草香味,充满着浓浓的乡土气息,扇开了我对故乡夏夜挥之不去的记忆。

在我童年和少年的记忆里,老蒲扇摇落了一个个闷热难挨的夏日,摇来了一缕缕“瓜田李下”的清凉。三十多年过去了,流光飞逝,容颜易改,我心中的老蒲扇情结却始终未变,每每到了炎热的夏天,那些在岁月长河里浮浮沉沉的陈年往事、那些魂牵梦绕的乡音乡情,总会随着老蒲扇的轻轻摇动,穿过尘封的记忆,在心海中荡漾起一圈圈涟漪……

过去在乡下老家,没有电扇也没有空调,甚至连照明电都没有接通,各家各户用的都是煤油灯。记忆中,每每到了炎炎夏日,在墙上挂了一年的老蒲扇便派上了用场,人们将其取下来,拍打掉厚厚的一层灰尘,握在手里轻轻摇晃着,徐徐而来的清风凉爽宜人。那时候,在集市上买一把结实轻便的老蒲扇也就是三两毛钱,由于经济实惠,深受庄户人家的青睐。在村人们的眼里,一把古朴简单的老蒲扇往往不止于扇风去热,还被赋予了多种生活用途,比如生火做饭时往土锅台的灶膛里扇风、蚊虫叮咬时驱赶落在身上的蚊虫、烈日下出门挡在眼前用以遮阳、下小雨时遮在头顶充当雨具、在外面席地而坐时垫屁股等等,可谓是一扇多用。整整一个夏天,乡村里的老头老太太们几乎是手不离扇、扇不离身,无论是下地干活,还是赶集赶会,不管是纳凉聊天,还是生火做饭,一把老蒲扇和村人们朝夕相伴、形影不离。

乡村夏夜笼罩着一种甜美温馨的氛围,就像夜空中萤火虫的点点光亮,虽然微弱却把孩子们的心田照得亮堂堂。每天晚上吃过晚饭,我开始趴在煤油灯下写作业,写完后基本上都是汗流浃背,一个劲地喊热。与其说是炎热的天气让我焦躁不安,倒不如说是玩伴们在外面的嬉闹呐喊声让我心急火燎。细心的母亲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着从墙上取下一把蒲扇,顺便掂了一张破草席,带着我去门前不远的老槐树下纳凉。老槐树周围是一大片空旷的庄稼地,夏季的东南风可以长驱直入,没有一丁点遮挡,因此每到夏日这里便成了纳凉消夏的最佳场所,也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

在倡导低碳绿色生活的当下,老蒲扇当属最绿色最环保的消暑工具。但时至今日,随着空调、电扇的逐渐普及,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已经很少有人靠轻摇蒲扇消暑降温了。老蒲扇和许多老物件一样,已经渐行渐远,淡出了人们的寻常生活。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