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葡萄熟了(国画) 袁汝波
当孤独向你微笑
青瓜伴长夏
夏日里的风
《八卦摇滚史》 揭开那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日出而作(摄影) 周文静
挥舞的橄榄绿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当孤独向你微笑

♣ 若 荷

一年夏天,我去北戴河参加一个笔会,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列车上,我遇见了一个女孩,我们开始聊天。她说自己从遥远的南方特地到北方看海。女孩的家就在一个繁华而且沿海的南方城市,如果她真的喜欢大海的话,大可以去离她不远的地方,让大海为其相伴,畅游、嬉戏。可以小住,也可以无期,无须只身到北方追寻。

经过十多个小时的行程,列车终于到站,我与这个女孩分手,随接站的朋友乘车而去。在宾馆住下,洗漱完毕,走下楼去。谁知又在出门的时候遇见了她,看来,她也住在这个宾馆。活泼的她跳跃着,从楼梯旋然而下。通身的打扮,已由短衫和牛仔裤换成白衬衫配天蓝色长裙,在强烈海风的吹掠下,轻盈得像个美丽的天使。

夜色来临的时候,我们向沙滩走去。她神秘地问:“你知道我为什么来北戴河吗?”我说:“不是为了看海吗?”停了一下,我补充道:“或是为纪念什么吧?”

她粲然地笑了,说:“什么原因也没有,就是想独自出趟远门儿,享受一下孤独的感觉。在我看来,那种感觉可真好啊,在嘈杂的城市里可感觉不到。”

哦,原来,她从小在城市里长大,听够了城市里的噪音,一直以来都渴望一种孤独,一种寂寞,所以喜欢上了远足,度假、旅游,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天地,听一听自然的声音,只要不是人流如海人声如潮,哪怕孤独也会舒心。或许她是迫于生活的压力,生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人,压力太大,总有一种青春飘零的感觉。但再怎么也不至于专门找寻一份孤独,将自己包围其中。

我从小最怕孤独。我怕孤独,是由于从小所受的环境。孤独对我来说,是一种恐惧与无助。而我越怕,那孤独越像影子一样缠着我,如影随形。不仅不喜欢孤独,而且我也不喜欢大海。幼年时的一次没顶之灾,差点夺走了我的生命,这个教训令我终生难忘。蔚蓝的海虽然美好,那种呛进海水的压抑和窒息的感觉,我却怎样也摆脱不掉。

大海边,风轻轻荡漾,海潮逐起白浪,海鸥展翅飞翔。沙滩上,伞花缤纷,游人笑声爽朗。女孩长发扬起,追逐着翻卷的浪花。此刻的她,早已抛掉了鞋子,光着脚在海边嬉戏。不过两天,这个原本要享受孤独的女孩,已和常来海边的人们熟悉,在早上出门时打着招呼,在晚餐后散步时随和地点头。在我眼里,她一点也没落入孤寂。情况与预期的是那么不同。

我并不常去海边,会议结束,我就躲在房间里看电视,枕着浪涛浅寐。北戴河的海边是这样安谧,没有一点儿机器的喧嚣,没有建筑工地切割金属的声音。整个晚上,我也睡得很好。在家乡,楼前楼后噪声不断地建设,曾经彻底地摧毁了我的睡眠。而今天,我仿佛真的享受到一种寂寞与孤独,它无声无息地围绕着我,安抚着我的神经,一觉沉睡到天明。

走廊上,有人轻轻咳嗽,也是压抑着的,并不想打扰别人。周围除了海风的声音,就是一片幽静,就连晨曦都像是悄悄给窗纱涂抹上一层鱼白,似乎告诉人们:嘿,醒来吧,黑夜消逝了,又一个崭新的白天来临!

无论是房间里,还是大海边,浪涛里,都仿佛写着两个字——幽静。原来,我也一直在渴望这种独处的幽静。只是我没有感觉到,只把它当寂寞来读了。其实幽静比寂寞更美,它让你的思绪在空旷的视野下飘移,任想象在心田上踱步。

我不曾着笔,脑海里早已跃将出几行优美的文字,去赞美海风,蓝天,黎明,以及海边人为的安静。我并不觉得一切都归于自然,如果没有这份“人为”,这么好的海景之下,是否有挖掘机的轰鸣响起?是否有种种高楼高崛?市声从此开始鼎沸?

我当然知道,所谓追求幽静,不过是久居闹市的一种心态,也更知道,寂静的心永远寂静,喧躁的心永远喧躁。

可我们仍然不断地寻找,甚至远途奔波,不辞辛劳。我们所逃离的不仅是身边的环境,还有我们日渐遗忘的内心。

当“孤独”怀着善意向你微笑,没有邪恶,没有企图,我们首先得到的是一种生命的本色,一种人性的原朴。这才是我们的精神世界,这才是我们的人间美好,我们的完美清纯,以及,我们每一个人的江河风光。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