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常怀敬畏
胡杨林下的涓涓清泉
一瓢饮(国画) 冯 杰
仰天长啸(国画) 张凌超
泛舟书海
中流砥柱(国画) 张凌超
足球的魅力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胡杨林下的涓涓清泉
——读画家张凌超胡杨作品感怀

♣ 楚惬 天遂

以中央美院资深教授邵大箴先生为首的数十位艺术评论家,先后为张凌超胡杨作品撰文发声近百篇,足以见得张凌超是胡杨画派的灵魂人物。

“胡杨精神”的核心是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胡杨的根能伸到沙漠下数十米,根基决定了其长远。几十年来张凌超踏名山走海角胸藏乾坤,硕果累累,胡杨创作也只能算作他艺术生命中的一个阶段性惊叹号罢了。

说张凌超“九州之内独声名”肯定有过,但他确确实实是一位亲赴延安北门外“文化沟”朝过圣的艺术家。他心存高远,脚踏实地。2001年,张凌超与李润昌我们三人参加“浦江第三届中国书画节”时顺访黄山,张凌超说之前他已六登黄山,写生时间最长一次是黄山脚下太平湖那一个月,一边讲学一边创作,而后,便有了他《侧看瘦松万年鹤》的得意之作。再往后,“凌超山水”便进入声名鹊起阶段。马来西亚吉隆坡,泰国曼谷,韩国首尔,法国巴黎,荷兰阿姆斯特丹,日本东京、名古屋,美国纽约、旧金山,俄罗斯圣彼得堡、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到处留下他巡展的足迹。

为画胡杨,张凌超前前后后进入“平沙万里绝人烟”的大漠戈壁17次,去述说他的不了情。有人说,每一粒沙都是渴死的水,张凌超笔下的胡杨是大海是汪洋,是对生命的叩问。在胡杨林,他心中的蓬勃找到了唯一准确的表达,他是在用艺术造就文化高峰。

张凌超的心跳是与祖国同频共振的。2007年国家奥组委高举和谐大旗,倡树“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张凌超一举胜出参与巨制创作,并受派专为两处圣火传递点吴忠大清寺、商丘神火台作画。备战上海世博会时,他的胡杨作品再度成为文化热点。2015年中国文化艺术代表团踏访《喀啾莎》响起的国度,张凌超的胡杨作品《揽月》被俄罗斯国立苏里科夫美术馆收藏。

荥阳市委、市政府斥巨资建造“张凌超美术馆”,来自全国的专家们、同行们好评如潮,方方面面旺盛的人气丈量了人们对他的认可度。著名文化品拍卖行保利、翰海、荣宝斋、西泠印社,用数学的形式丈量了他的艺术高度;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百度搜索用宽广的视野丈量了他艺术胸怀的广度。

江山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走天涯穿过那丛林去看小溪水,他内心的秘密唯独告诉了自己钟爱的胡杨林和绿荫下的淙淙流水。我横眠牛背听山歌,能读出他作品的温度、读出他的真情和思想。

张凌超不善言辞,却能广结良友,而且往者多鸿儒:谢瑞阶、陈天然、姚志华、郑玉坤、张海、李刚田都是冲着他的真诚而神交的。我们有理由坚信,有一天张凌超的胡杨主题展在艺术之都意大利佛罗伦萨开馆时,会让世界震惊。

历史的进步,文化最终决定着发展方向。经典的魅力始终激荡人心,张凌超胡杨作品的巨大生命力,在于他画出了我们民族不屈性格的精彩。我远隔万里,却能闻到胡杨林下那涓涓的清泉。

学人邢万顺读罢《黄帝内经》后,说他最喜欢书中一词,便是“敦敏”。张凌超善良、厚道,埋头作画、低调做人……笛声似水流千年,愿其“敦敏”伴终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