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国内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这里是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
今年以来新三板 成交额超460亿元
我国诗词作者和 爱好者达300万人
三峡大坝:洪峰过境
王青士:革命一定会成功
8所高校在四川 试点综合考核招录
宝成铁路因水害导致15趟列车停运
西湖音乐喷泉案二审宣判
团伙利用微信群赌球敛财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这里是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

新华社记者 刘雅鸣 甘 泉

(上接一版)游文超的儿子游向东就是最早一批外出务工的村民。2000年,20岁出头的他到了兰考县一家铝合金厂。6年后,年过五十的游文超也走出张庄。“内蒙古、青海、云南、广东……坐着修锅炉的卡车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游文超说,“内蒙古冬天冰吊子一尺多长,广东山里的蚊子斗大一只。”不是不想家,可农村太穷,有家难回。

2011年,游文超儿子因腰椎间盘损伤病倒了,2012年老伴又因神经损伤瘫痪,为治病向亲戚邻居借钱借了个遍。最后一次看病,只剩2000元,实在借不来钱了。游文超和老伴以泪洗面。

风沙没有压垮父辈张庄人,贫穷也压不垮这一代张庄人。

2014年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将兰考作为联系点,赴张庄访贫问苦、指导脱贫。面对总书记嘱托和人民期盼,兰考县委县政府郑重作出了“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承诺。

张庄人再一次聚集在旗帜下。这一次,他们向着贫困发起决战!

4年来,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正在彻底改变黄河边上这个村庄的经济社会面貌:当地引进一家专门生产褐蘑菇企业奥吉特菌业有限公司,产品70%出口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年轻妇女在村头扶贫车间生产袜子,上了年纪的人聚在“布鞋坊”纳鞋底,每双能挣100元…… “现如今厂子多、机会多,张庄村民不是‘就业’而是‘择业’,工作还要挑一挑哩。”申学风说,三四年间,村里外出务工从以前近千人减少到现在700人左右,从趋势看往后返乡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同张庄一样,游文超一家也恢复了生机。2014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在健康扶贫政策帮扶下游文超儿子和老伴身体相继恢复。2016年春,刚刚摘掉贫困帽的游文超,召集儿子儿媳开了个家庭会议,决定将老屋改造,发展民宿旅游。

瞄准乡村旅游、红色旅游。近年来张庄美化乡村环境,先后建了焦裕禄精神体验教育基地、四面红旗纪念馆、农村干部学院等,如今张庄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

游向东和媳妇儿决定就在家乡创业。他们通过扶贫贷款等方式筹集20多万元对老房子进行改造。当年6月“游家小院”开张,4间民宿每年有近八九万元收入。“按照小康标准来算,我们家6口人需要10多万元收入,离这个目标已经不远了。”游文超充满信心。

回望60年,游文超不由感慨: “张庄能有这么大变化,最感谢两个人,焦裕禄带咱治了沙,习总书记领咱脱了贫!”

张庄变迁的密码

在九曲黄河的最后一个弯,有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张庄。

一心奔小康的张庄人思考着一个新问题:人还是那些人,为啥这几年就能翻了身?他们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焦裕禄那时候,干部到张庄参加劳动,吃住在俺家,钱粮一个不缺。”游文超自己也是老党员。他说,这些年,通过群众路线教育、脱贫攻坚,焦裕禄时代的干部作风又回来了。

干部作风的转变,是群众信心的来源。

游文超是村里第一个将院子改造成民宿的农家,最近村里要规划美食街,他的儿子又是第一个响应。“扶贫说到底扶的是信任。”来自中国证监会的张庄村第一书记王晓楠说,“要赢得村民的信任,最重要的是干实事儿。干了实事儿,群众看在眼里,才信你,跟你走。”

目前张庄村2000多亩耕地通过集中流转实现了集约化经营,流转率超过60%。兰考同时也是河南省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仅张庄这两年,先后为49户农户发放贷款217万元,带动一批农户发展兰考蜜瓜等特色种植养殖。

改革激发了农民的主体性,也极大激发了农民的想象力。

“以前没想到空心院修修还能吸引城里人来,没想到蘑菇还能像韭菜一样去种……”游文超说,现在张庄人啥都敢想了。种植养殖专业户发展了兰考蜜瓜、莲藕、花果采摘园、南美白对虾养殖……还有几户搞旅游的村民甚至养起了孔雀,用来吸引游客。

游文超的新工作是为村巷道路管护花草。“过上了好日子红红火火,赶上了好时代喜乐年华……”背着手行走在黄河边上,游文超的手机彩铃声音洪亮,似乎整个张庄村都能听得见。 新华社郑州7月15日电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