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7版:县区新闻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编者按 7月3日,“2018中国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上发布了《2018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及“县域经济100强(2018年)榜单”。河南省以6个席位排名第四,其中前五位均来自省会郑州,分别是:新郑(第49名)、荥阳(第52名)、巩义(第59名)、新密(第62名)、登封(第83名)。连日来,本报记者深入郑州上榜各县(市),感受其发展的思路与脉络,了解其发展成就,并陆续推出相关报道。 本报讯(记者 张立)今年以来,新郑市以黄帝文化历史名城、现代临空产业新城、郑州南部生态绿城建设为载体,内外兼修,当好我省县域经济“龙头”。 上半年,新郑市围绕打造现代临空产业新城,明确产业发展总体定位和发展目标,高质量、高标准编制产业发展规划,上半年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2.5∶50.9∶46.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同比增长6.5%,位居郑州五(县)市前列;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62.5亿元,同比增长7.4%,全年谋划实施服务业重大项目14个,年度计划投资73.75亿元,上半年共完成投资36亿元。 产业发展的同时,新郑市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在城区,对溱水路、新华路等3条主干道实施雨污分流,进一步完善城市地下排水体系;新增停车位3300个,城乡环卫一体化、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卓有成效。在新郑新区,完成中兴路西延、中兴路暖泉河桥、中兴路黄水河桥等14条道路工程,黄水河湿地公园整体提升工程、城市中轴线绿化景观工程基本完成全年绿化目标。在龙湖新城,以全域城镇化为目标,双湖大道西延、清风路、祥和东路等道路和管网建设已经全面启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鸿鹄路南延、龙湖湿地公园等项目正在收尾,即将投入使用。 民生领域,28个新建、改扩建学校项目已按计划开工建设,文化事业方面, “一馆一中心”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图书档案方志馆已完成前期手续办理。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已经开始全面运营。发放产业贷款两批7000万元,带动贫困户约2000户,构建完善了“1+19”政策支撑体系,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实现产业脱贫3000人。 在产业发展、城乡提质、民生改善的同时,新郑市以郑州南部生态绿城建设提升经济发展内在品质。上半年,全市PM2.5、PM10年均浓度值为73.1、129.3微克每立方米,分别下降2.5%、16%。以改善双洎河等主要河流水质为重点,持续深化水环境污染防治,双洎河黄甫寨断面氨氮年均浓度值为0.6毫克每升,同比下降74%,水域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完成营造林11596.03亩,完成中华北路华南城段、中华南路和Y043等道路共计22.8公里、2600余亩的生态廊道绿化新建工作;启动商登高速新郑段、万邓路西延等廊道绿化项目;提升改造京港澳高速、郑新快速通道等2条455亩的生态廊道项目。 推进创新创业,激发内生动力。上半年,新郑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4.8亿元,增速为12.6%,新转化科技成果3项,完成专利申请1008件,授权专利454件。目前,由政府主导建设的电子商务创新创业综合体已全面建成,累计引育科技创新团队40个,引进或进驻项目46个、企业150家、研发机构2个。完成创业培训51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18人、198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6646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373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15人。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