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中原生活汇 上一版3
整形迎来“暑期档”
健康道
央行定向降准 释放哪些利好信号
“千元退货费”折射收费乱象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健康道

生病多喝水?适量是关键

健康关注: “生病了多喝水”“不舒服时多喝水”“感冒了要多喝水”……相信大家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形,在生病的时候,总有人提醒自己“多喝水”。但是,水不是“万能药”,有时候,多喝水或许会加重身体负担。

本期医师: 杨跃杰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真相探索: 水是生命之源。不过,喝水是个技术活,科学、适量饮水对于每个人都是必要的。尤其是在遇到以下几种情况时,喝水更要适量,切不可过量饮水。

一是感冒时不宜多喝水。感冒时如果在短时间内大量喝水,反而可能造成身体脱水。因为感冒时,人体会通过发烧来对抗病毒,这个过程会使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同时也会带走钠、钾等电解质成分。这时大量补充白开水,会令体内钠、钾等电解质元素被冲淡。当体内钠元素浓度下降过多,人会出现眩晕、乏力等情况。此时,大脑会自动发出信号,通过尿液、汗液等方式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以满足体内电解质浓度平衡的需要,也就是医学上所谓的“自发性脱水”。

所以,感冒时补充有效水分的同时,还要补充足够的电解质,才能帮助缓解感冒症状。建议感冒患者不要一次大量饮水,应间断性饮用。每次喝一杯约300毫升的水,然后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喝比较好。这样既能保持身体的电解质平衡,也不会对肾脏造成负担。

二是特别口渴时不宜多喝水。正值夏季高温低压的天气,走在大街上,时常汗流浃背、口干舌燥。此时,端起水杯一饮而尽,痛快又降温。但这种做法并非人人适合。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一次喝水太多,很容易加重心脏负担,甚至诱发意外。因为,当人感到口渴时,机体已经处于轻度脱水状态,血容量开始减少、血液黏稠度增加,心脏功能已经受到影响。此时猛喝大量水,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的负担突然加重,很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大脑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严重时可能诱发心衰、脑卒中等不良后果。同时,喝太多的水可能使体内钠离子浓度过低,导致低钠血症,甚至还可能导致脑水肿。因此,心功能不好的人一定要科学补水。

三是吃部分药物时,不宜多喝水。用水送服药物能帮助药片进入食道,还能减少一些药物的副作用。但不同种类药物所需要的水量不同,有些甚至不建议喝水。普通胶囊、药片通常用150~200毫升水送服即可。喝水太多会稀释胃液,加速胃排空,反而不利于药物的吸收。其中,服用某些药物后,只需少饮水甚至短时间内不饮水。例如:保护胃黏膜的药物(氢氧化铝凝胶、硫糖铝、胶体果胶铋等)在服用前后半小时内不宜喝水,否则影响药效。止咳药复方甘草合剂、止咳糖浆、川贝止咳露等,服后也不宜马上喝水。

结论

生病时多喝水并非好处多,还需根据身体情况而定。

科普延伸

如何科学喝水?首先是饮水量,我们每天2500毫升的摄水量中,必须保证有1600毫升白开水,其余水分可适当从其他食物中获取。其次是水温,最适宜的温度10℃~30℃,喝凉水会使胃肠黏膜突然遇冷,毛细血管收缩,引起胃肠不适甚至腹泻。而过烫的水进入食道,易破坏食道黏膜,诱发食道癌。最后是速度,“豪饮”对健康并无好处,快速大量喝水会迅速稀释血液,增加心脏负担,也容易把大量空气一起吞咽下去,引起打嗝或腹胀。正确喝水方法是,把一口水含在嘴里,分几次徐徐咽下,充分滋润口腔和喉咙,有效缓解口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