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2版:要闻综合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形成“四横六纵”轨道交通网络 市城乡规划局昨日起对《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空间布局规划(2017—2035)》进行批前公示,向公众征求意见和建议,时间截止8月29日。 自贸区交通规划围绕“依托枢纽、提升枢纽”的总体策略。依托“米”字形高铁网络和“两横一纵加半环”的城际铁路网络,辅以“两横两纵”的高速公路骨架以及“两横一纵”的国省干道网络,实现1小时联系中原城市群城市,2小时联系省内其他主要城市的交通联系目标。 规划形成“四横六纵”轨道交通网络格局,并以环形轻轨系统为补充。路面规划形成“三环+九横四纵”BRT走廊。结合城市功能定位,布局形成门户级、中心级、片区级3个等级的客运枢纽体系。 规划结合区域“十字+环”的铁路货运通道、“环+放射”的高速公路货运通道以及“环+放射”的国省干线货运通道,构建三级物流节点、三级物流通道,实现区内客货运输分离。片区内规划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的四级道路等级体系,形成“四横三纵”的快速路网结构和环放结合的“十横三纵+四环+三半环”主干路网结构。 规划在区域内推进新能源公交发展,合理引导小汽车出行,优化出行结构;塑造独具特色的慢行交通环境,依托水系、绿地资源打造休闲慢行空间,倡导绿色出行,强化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的衔接,实现出行向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的转移。 本报记者 黄永东 规划范围73.17平方公里 这次规划范围与国务院批复的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的实施范围保持一致,包含郑东新区、国家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金水区部分区域,总面积约73.17平方公里。规划期限为2017~2035年,其中近期为2017~2025年;远期为2025~2035年。 规划发展目标是,发挥郑州枢纽优势,将规划区建设为辐射全国、服务“一带一路”、面向国际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依托郑东新区、国家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金水区三大板块功能特色,将规划区打造为服务中西部联系全球的现代金融中心、现代制造业核心和对外开放窗口。 规划用地注重产业合理布局 自贸区规划形成“一轴串三环,双核带四心,三区共发展”的空间布局结构。 规划范围内建设用地主要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面积共6891.5公顷。规划范围内水域主要包括龙湖、莲湖、蝶湖等人工湖泊和东风渠、七里河、如意河、潮河等,面积约425.77公顷。规划产业综合用地866.79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为12.58%。主要分布在龙湖北部区域、高铁站东南区域、航海路两侧区域以及滨河国际新城区域。 规划以“七区共发展,八心集优势”的空间格局统领区域产业发展。“七区”即科技孵化片区、国际服务片区、金融服务片区、专业服务片区、国际贸易片区、先进制造片区和开放合作片区。“八心”即龙湖国际服务核心、龙湖金融创新核心、CBD金融服务核心、自贸行政服务核心、东站现代商务核心、经开跨境商贸核心、先进制造服务核心、滨河要素市场核心。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