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国内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新华社记者 王希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改革开放40年来,国企改革迎难而上、矢志不渝,始终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通过一系列理顺体制、完善机制、调整布局等改革探索,努力做好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相融合这篇“大文章”。 改革,全方位拥抱市场 日前“出炉”的最新一期《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显示,包括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48户中央企业在内的120家中国企业上榜,并占据榜单前四名中的三席。 入选500强,这是一度挣扎在亏损线上的“老国企”想都不敢想的事。改革开放初期,汹涌而来的市场经济大潮曾令国有企业手足无措。痛则思变,国企经营者们发现,除了勇敢地走向市场外别无他路。 从放权让利、“三年脱困”,到“破三铁”、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再到正在推进的分类改革、董事会建设、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一系列旨在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改革落地,不断理顺政府与企业关系,促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 激烈的竞争中,昔日的“呛水者”正成长为融入市场的“弄潮儿”、经济社会的“顶梁柱”: 看规模实力——截至2017年底,全国国资监管系统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60.5万亿元,其中中央企业资产接近55万亿元。今年上半年,央企营收、利润持续快速增长,创历史最好水平。 看竞争力——不少国有企业已迈进或接近世界一流企业阵营,在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高速铁路、智能电网等领域取得了不少具有世界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掌握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看发展质量——央企公司制改制基本完成,绝大部分建立起了规范的董事会,治理结构更完善;战略重组扎实推进,央企户数从国资委成立时的196户调整至96户;去年以来央企利润增速“跑赢”营收增速,资产负债率稳步下降。 “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国有企业要通过改革创新,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国企改革面临新任务,破解改革推进不均衡、部分地区和企业改革动力不足等问题的紧迫性也更加凸显。 创新,打造“国之重器” 今年7月9日11时56分,我国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将两颗巴基斯坦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也是“长二丙”火箭时隔19年重返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 核心技术买不来、等不来,只有自己干出来。 作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骨干力量,近年来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瞄准中高端、全力谋转型,通过强化考核政策、完善激励制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技术资本结合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打通创新血脉。 从“慧眼”卫星遨游太空、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到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正式开港、“复兴号”高铁投入运营……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重大工程建设捷报频传的背后,凝聚着国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努力。 目前,中央工业企业全部建立起国家级研发机构。央企研发经费约占全国研发经费支出总额的四分之一,获得国家科技奖励约占同类奖项总数的三分之一。 在加大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同时,国企创业创新成效显著。截至去年底,央企共搭建各类“双创”平台970个,建成实体孵化器和科技产业园区271个,成立各类创新发展基金200多支。 创业创新与科技突破相辅相成,正成为助推国企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 开放,锻造竞争新优势 中国五矿旗下澳大利亚杜加尔河锌矿今年5月1日实现商业化生产。这个跻身全球前十大锌矿的项目,从建成投产到商业化生产用时不到6个月,展示了企业不俗的国际矿业开发运营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以积极的姿态不断加强与全球企业合作,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有不少成功实践。 改革开放初期,中央企业对外经营性投资基本从零起步。到去年底,央企境外单位逾9100户、资产总量达到7万亿元,投资与业务已遍布18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央企在基础设施、产能合作等领域投资合作项目有1700多个。 在“走出去”与“引进来”协调发展中,国有企业不仅增强了自身活力、扩展了发展空间,也造福了投资东道国和世界人民。 据新华社北京7月25日电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