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专题协商“加快发展都市生态农业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协商“加快发展都市生态农业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本报记者 王 治

发展都市生态农业,是我市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夯实我市产业支撑、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生态建设、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具体体现。市委、市政府站位全局,顺应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围绕我市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作做出了一系列安排部署,全力推进生态郑州建设。在2018年重点工作中,市政府提出都市生态农业发展要转型升级, 都市生态农业如何发展?

日前,市政协召开2018年第一次双月协商座谈会,围绕“加快发展都市生态农业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专题协商、建言献策,就人们关心的问题给出了建议。

热情建言

加快发展都市生态农业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市政协委员 常丽娅

发展生态农业,应着眼于可持续发展,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着眼于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着眼于产业的联动发展,丰富现代农业的文明内涵。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建议:合理开发利用农业生态资源,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加大资源保护力度。

珍惜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要加强建设用地的规划管理,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规模,积极开展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严格控制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占用耕地。

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保护。推广节水措施,建立节水型农业生产体系,摒弃大水漫灌的传统用水方式,运用新技术提高农业灌溉的有效利用率。

推广各种生态农业适用技术。主要包括: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形态结构而设计的农业立体种植、养殖技术。利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原理设计的食物链结构的工程技术。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相结合的四套生态工程技术等。

加大科技投入,推进农业产业化。未来生态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应该是市场化、产业化、科技化。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依靠科技优先发展先进、适用的关键技术,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农业生态资源,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

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市政协委员 陈玉山

我国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和农村第一个三十年的土地承包责任制,已大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些地方根据当地的地域情况已发展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逐步向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发展。目前,郑州市的农业特色产业基本是一家一户,各自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户种植模式。这种无序的和小规模的发展模式,个体农户的种植面积、产量、品种均形不成规模和批量生产,产品的销售方面缺乏统一的销售体系,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和技能,特别是病虫害的防治和如何应对冬天气候变化对果树生长的影响。

建议:以村和生产小组为单位建立农村农业合作社,保留农民土地和果树的所有权,施行统一种植、施肥、灌溉、虫害防治,形成统一的品牌宣传和技术推广与培训,扩大产量和规模,把石榴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在产品推广、种植和销售方面,政府要统筹规划,引导建立统一的电商平台、特色农业产业园用地、政策支持、物流、场地、配套服务,充分发挥以主导产业为引领,政府参与指导和支持现代河阴石榴特色产业园。

可以定期组织当地村干部、技术农民、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农业公司座谈研讨,探索特色河阴石榴产业园的发展新路子。在机制创新、电子商务等方面,吸引更多的主体,全社会力量参与产业园建设,打造新型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新模式,有效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为乡村振兴做出新贡献。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生态旅游项目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市政协委员 吴旭东

近年来,郑州市在农业发展中,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和田园综合体项目为抓手,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形成了蓬勃发展的农业产业新业态,有效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但在生态农业观光项目和田园综合体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亟须采取措施进行改善提升。

建议:结合本地农业生态及地域、文化特点,完善整体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及田园综合体项目总体规划,引进国内先进规划、设计、运营理念,因地制宜打造多个特色项目。

进一步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消费者和定居者的物质文化需要,形成产城一体化的公共配套网络。

探索灵活的土地政策,建立“点对点”建设用地批复,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及废弃园地,通过土地置换、租赁、入股联营等形式,实现土地的流转和提升使用效率。

探索实施农业生态PPP项目入库及金融支撑扶持政策。加大政府政策与资金的扶持,提升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增强旅游行业打造品牌的能力。

农业生态项目要加大与特色小镇、大健康、养老养生、文化旅游项目的融合,打造集农业观光、农业产业园、养老健康、田园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综合体项目。项目运营方需要深入挖掘当地的各种资源,推进农业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养老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吸引大量的城市人群消费,加速城乡互动,促进项目经营的健康可持续性。

实现乡村振兴 必须大力发展都市生态农业

市农委智库专家 陈俊伟

发展都市农业是都市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保障,是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重要实现途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要形成农村经济的多元化综合开发态势,全面提升乡村经济的综合实力,实现乡村振兴,并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都市生态农业。

都市生态农业如何发展?

建议:制定规划,有序发展。近年来,我市都市农业建设虽然取得了喜人成绩,但缺乏有效规划的引领,城进农退的现象始终存在,农城融合的目标实现困难。为此,建议尽快编制郑州市都市农业发展规划,尽可能保证城中农地的相对稳定,确保规划的实施和规划效益的最大化。

学习先进,加快发展。我市都市农业发展,与北京、上海、武汉等先进城市相比还有差距。就布局而言,我市的布局相对较散,缺乏集中发展区。就规模而言,我市项目的单体规模仍然偏小。建议认真总结学习先进经验,进一步创新思路、拔高站位,加快推进我市都市农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政策保障,促进发展。武汉市根据实际情况,大胆采用以奖代补的资金支持方式和支持建设内容的负面清单制度,把建设自主权交给建设者。在下达扶持政策的同时,明确政策时效,更有利于项目的确前准备和及时下达,同时,也确保了政策的连续性,提高了政策的透明度,更有利于政策效能的发挥。建议向武汉和其他先进地区学习,用活用好财政扶持资金,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加快发展都市生态农业 积极推动我市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市政协委员 贾松涛

目前,我市规模畜禽养殖场,配套建设完善了规范的粪污处理设施,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但还存在中小养殖户的粪污处理滞后,粪污处理能力和资源化利用不足对环境危害大等情况。

建议:畜牧部门与环保部门联合调研,以土地消纳粪污能力确定养殖规模,引导畜牧业生产向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科学合理划定禁养区。禁养区划定减少的畜禽规模养殖用地,可在适宜养殖区域按有关规定及时予以安排,努力实现生猪养殖布局合理化、生产规模化、养殖绿色化,尤其是对新建场,畜牧、环保部门应该高标准要求养殖场的粪污处理设计,否则不予通过规划建设。

集中清理散养户、小型养殖场等,深入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对严格按照环保要求建设并正常运行的养殖场进行一定的货币补贴。

加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科研力度,成立科研攻关团队,根据我市养殖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研究利用适用的粪污处理模式和技术,对我市畜禽粪污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制定修订畜禽屠宰、饲料卫生安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养殖企业的粪污处理提供技术理论依据。

依法落实规模养殖环境评价准入制度,明确地方政府属地责任和规模养殖场主体责任。加大违法行为执法力度,对违法排放畜禽粪污的养殖场(户),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从严从重顶格处罚。坚持产业发展与污染物减排“两手抓”,引导养殖户走健康养殖与治污减排并重的路子,促进都市生态农业快速健康发展。

深化农村改革 为促进乡村振兴提供制度支撑

市农委专家智库办公室副主任 纪灿离

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有效的体制机制保障。改革是乡村振兴的法宝。

“三权分置”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自我完善,有利于明晰土地产权关系,更好地维护农民集体、承包农户、经营主体的权益;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建议:大力鼓励和支持土地经营权入股建立合作社,发展经营权流转型规模经营。大力支持鼓励和农民以土地经营权作价出资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分配方式,既实现了农业规模经营,又能让农民抱团经营,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作用。

鼓励和支持土地托管。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和做法,促进我市土地托管规模。土地托管既实现了规模经营,又不改变土地经营权,既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又规避了经营风险。

鼓励和支持联耕联种。借鉴学习外地做法,采取"农户+农户+合作社"的新型农民合作经营模式,将碎片化的农地集中起来,实现有组织的连片种植,再由服务组织提供专业化服务,推进农业生产联耕联种、联管联营,实现 “增面积、降农本,促还田、添地力,提单产、升效益”的新型生产方式。

鼓励和支持代耕代种。鼓励不愿种地、没能力种地或外出务工农民通过支付一定的服务费将承包地委托给大户或个人,由其代耕代种。

出席会议领导:市政协主席王璋,副市长李喜安,市政协副主席李新有、李玉辉,市政协秘书长陈松林,市政府副秘书长冯卫平

市政协及各界代表:部分市政协委员,市政协副秘书长,市政协办公厅、调研室、各专委会和大典办主任,省市专家

政府相关部门参加人员:市政府办公厅三处,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园林局、市城管局、市农委、市规划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国土局负责人

真诚回应

2017年全市休闲农业接待游客3200万人次 实现营业收入35亿元

市农委主任 周亚民

近几年来,全市上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农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农业农村工作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以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为引领,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建设多业态复合的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2014年以来,全市建设160个面积500亩以上、总面积15.35万亩的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总投资10亿元。二是着力培育全产业链农业产业化集群,2012年以来,全市累计贷款贴息资金2.15亿元,撬动农业经营主体200亿元左右的贷款规模。成功培育了30个农业产业化集群,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2000亿元。三是着力打造“买全球、卖全球”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2017年全市农产品市场年交易额突破2000亿元。四是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2017年全市休闲农业接待游客320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5亿元,带动农户就业23万人次。

今后将围绕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继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抓好都市生态农业转型升级。2018年完成环城都市生态农业15万亩和农业湿地1万亩的建设任务,规划建设20个万亩以上的城市郊野公园;实施休闲农业星级农庄创建工程, 2018年全市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要达到40亿元。

抓好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每年安排财政资金1.5亿元,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度,2018年完成27个美丽乡村试点村建设。

探索建立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维护机制。2018年安排1亿元选取200个行政村,对农村公共服务项目进行试点,力争到2020年实现农村公共服务全覆盖。

深入实施农村振兴战略 持续做好农村污染防治

市环保局局长 潘 冰

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2017年,我市确定了47个建制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2017年底前已全部完成。2018年,我市又确定了95个村的整治任务,目前正在稳步推进中,确保年底前按照省政府要求完成。

持续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2017年,各县(市)区重新划定了禁养区、限养区范围,完成了禁养区、限养区内188家养殖场(户)的搬迁或关闭工作。2018年,通过排查,共发现366家规模化养殖场,按照要求,年底前粪污设施配套率要达到82%以上。目前,我市已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时间节点,确保完成畜禽养殖场配套粪污处理设施任务。

全面启动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对未污染和轻微污染的实施优先保护,轻度和中度污染的实施安全利用,重度污染的实施严格管控。围绕社会反映强烈的污染问题,重点开展农用地、建设用地专项治理,大力推进污染地块治理修复试点工作。

下一步,将根据我市农村环境现状,科学论证、详细谋划,做好农村污染防治工作,服务美丽乡村建设。

强化农业农村污染防治。防治畜禽养殖污染 2018年年底前全市配套率要达到82%以上;巩固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整治成果,防止反弹;加快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完成95个建制村整治任务;配合做好秸秆禁烧工作,做好农村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开展农业土壤污染治理,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

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市畜牧局局长 蔡仲友

今年以来,我市畜牧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通过落实涉牧重点民生实事,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利用,实施生态畜牧业项目建设,鼓励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推广生态畜禽养殖技术和巩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成效等一系列工作措施,有力地促进了郑州市现代畜牧业绿色发展,助推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围绕达标治理,推动转型升级。目前,全市清单中的规模畜禽养殖场,已有约74%配套建设了规范的粪污处理设施,粪污综合利用目标任务已经完成,利用率达到了84%。

围绕优化结构,实施生态项目。一是实施畜禽养殖场规模化、标准化建设。2018年计划实施畜禽标准化养殖项目31个,总投资3752.4万元。

落实“粮改饲”项目。2018年推荐荥阳市作为2018年“粮改饲”项目试点县,下达项目资金324万元,实施全株农作物种植2.97万亩,实施农作物全株青贮7.29万吨。

及时下达禁养区关停补助资金。市畜牧局联合市财政局下达了禁养区212家规模畜禽养殖场关停补助资金5957万元。

围绕示范创建,引领生态发展。按照 “五化”创建标准,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养殖。目前,全市共成功创建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2个,省级生态示范养殖场16个,省级示范畜牧专业合作社5个。今年,我市计划积极申请创建2018年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个。对这些创建成功的示范畜牧企业,在政策和资金落实上优先给予支持。

立足岗位职责 支持美丽乡村建设

市国土局副局长 崔留森

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立足岗位职责,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已保障中牟万邦千禾农场499亩旅游产业用地,农副产业加工建设用地1500亩,新密市伏羲古镇商业街建设面积1.8万平方米等。登封市农产品加工、养殖业等扶贫产业保障用地480亩。

积极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维护农民权益。截至2017年11月,全市完成农村宅基地地籍调查614427宗,集体建设用地地籍调查3456宗。由于部分村庄拆迁和新农村建设原因,实际入库宗地数470509宗。

下一步,将提高做好农业现代化用地服务和管理工作。强化设施农用地、生态农业附属设施用地保障和管理,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做好设施农业用地保障,积极支持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健康发展,服务我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认真落实好设施农用地政策。将会积极配合生态农业发展相关工作,对在项目中涉及用地、审批、预审等环节开辟绿色通道,为生态农业发展工作提供用地保障。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