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阅读:孩子成长的金钥匙
未入音乐学院的人民音乐家
这“一杯水” 有人从小喝到老
忽有故人心上过
“百校之父”的教育信念
七月再见 八月你好
“雕虫小技”雕的是什么“虫”
中国人的智慧是水做的
哪些“冬病” 最适宜“夏治”
加沙的地道经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百校之父”的教育信念

7月10日,田家炳基金会发布讣告,香港慈善家田家炳先生当日上午安详辞世,享年99岁。

田家炳先生出身客家世裔,幼承庭训,敦品励学,从小就有做好人好事的理想。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学校或其他地方张贴的记录捐赠事迹的“芳名录”,他暗暗下定决心,将来也要成为芳名录上那样的人。

生意成功后,他先是在香港、在家乡捐助超过400项涉及民生和大众福利的项目,之后,便开始了对教育的无限奉献与支持。兴国之道在于人才,而人才培育始于教育。数十年来跟人交谈,他一直都在强调:“中国的希望在教育。”他的财富,几乎全都奉献给了教育。

1982年,田家炳捐出自己80%的财富,价值10多亿元的4栋工业大厦,成立纯公益性质的非牟利机构——田家炳基金会,将每年几千万元的租金收入用于公益。1984年,他将化工厂交给几个儿子经营,规定每年至少捐出工厂利润的10%于公益,并从此全身心投入到以教育为核心的慈善事业中。

至今,田家炳在全国范围内累计捐助大学93所、中学166所、小学41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20所、乡村学校图书室约1800间。全国34省市区,都有田家炳学院或田家炳中学。

田家炳说,要办好教育,必须首先培训教育英才的教师,因而他把师范教育作为支持教育的重点,他大规模捐建各省市区师范大学,设立田家炳教育书院。几乎每所师范大学,他都兴建了一所教育书院。

1997亚洲金融风暴后,田家炳的企业和田家炳基金会的收入受到影响,以至于出现捐款承诺难以兑现的问题。

为让捐款计划顺利实施,83岁高龄的田家炳,竟然将自己居住了38年,金融风暴前价值过亿港元的别墅、以5600万港元的价格低价卖掉,然后把全部的款项投向了内地的几十所学校。

而自己带着太太,租用了面积很小,但打开窗户可以看到别墅的一个公寓楼作为新家。

虽荣誉在身,从不居功自傲,淡泊名利,不求闻达,数十年致力公益,惠泽万民,诚为当世之楷模,斯人已逝,精神永存!

摘自《广州日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