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8月29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 《报告》)。《报告》显示,超八成受访者曾遭遇个人信息泄露问题。而8月底,“5亿条个人信息疑似泄密”事件也在全社会引起轩然大波。9月1日,国内民营快递巨头顺丰就3亿条用户数据遭泄露的传言做出回应,称公司第一时间报警,经技术手段交叉验证,暗网所售数据非顺丰数据。 现如今,在信息共享与流通的大数据时代,信息资料越来越值钱。中消协的调查结果显示,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途径为:经营者未经本人同意收集个人信息,约占调查总样本的62.2%;经营者或不法分子故意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约占调查总样本的60.6%。于商家而言,商家掌控的用户信息资料越多,未来在营销、交易决策等方面就会更精准、更有效率。因此,商家都倾向于收集和储存用户的信息资料,以备不时之需。这种做法会给商家、网络运营者带来收益,却会让消费者陷入隐私保障的巨大陷阱,牺牲隐私不能成为消费者接受商家服务的必然代价,消费者有权向商家、网络运营者说“不”。 消费者在接受商家服务过程中,很多看似微小、无足轻重的信息资料,却在毫无防备甚至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和商家共享,被商家或其他机构掌握。由于私人信息归属于公民本人所有,因而商家基于商业用途的信息收集是应得到当事人本人同意的。但是在实践中,部分商家使用消费者信息的范围大多超出其标榜收集的目的之外,如打着交易注册的名义征得消费者同意,然后将信息进行二次开发和分析,并将其作为商品转卖他人用于营销。这不禁让人叹息:面对大数据时代的隐私陷阱,消费者应当如何应对? 虽然现如今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意识越来越强,但是却缺乏有效的保护手段,商家及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时,应及时披露其收集使用的规则以及具体实施情况。此外,相关部门还应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强化企业动态监管,敦促企业自觉自律,加大对“超越收集目的”“未经当事人授权”等使用行为的处罚力度。消费者也要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使用习惯,知晓个人资料任由他人流通的风险,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只有协同合作,才能撑起个人隐私保障的擎天巨伞。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