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志刚 通讯员 白雪 武软枝 )中原区实施垃圾分类处理打通最后一个环节,由进家属院发展到进门入户,探索出有效的垃圾分类处理新模式。
昨日上午,家住昆仑社区的居民李晓燕,把家里的装剩饭剩菜的专用垃圾桶提到楼下,用旧桶换空桶。像李晓燕这样,在郑州市城管局家属院,有许多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处理的居民,已经养成了每天对生活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自中原区推行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垃圾分类处理经历过一个摸索阶段,围绕加大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中原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做了大量工作。针对垃圾分类难度大的老旧小区,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考虑到老旧小区老人较多,行动不便,且多不会使用手机和智能设备,便采取垃圾分类设施进门入户的办法。他们在每家放两个分类的垃圾桶,家里一个,单元门口备用一个,每次以满桶换空桶,并购置垃圾桶架便于存放。还在每个厨余垃圾桶上贴上门牌号和专用二维码,也避免了拿错的尴尬。专业人员上门为住户送垃圾桶,并宣传分类引导住户正确使用。现场督导员每天9:00~10:30、18:00~19:00对每个单元门口的厨余垃圾桶进行二维码扫描,检查各家厨余垃圾分得是否准确,对其进行评价积分,并将垃圾桶清空、清洗及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