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春华秋实 2018郑州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高质量建设“郑中心” 奋力谱写新篇章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2018年
高质量建设“郑中心” 奋力谱写新篇章
——政府工作报告摘编(三)

昨日上午,代市长王新伟在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工作的起步之年。

前三季度,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同时,实现各项工作任务与时序同步推进,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四季度,将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和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部署的六项重点工作,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努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建设。

完成2018年目标任务,四季度重点抓好7项工作

2018年

主要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进出口保持平稳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以上,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生产总值达到2%,空气优良天数200天以上,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指标完成国家、省下达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持续深化

重点领域

改革

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积极主动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推动重点难点任务取得新突破。

全面落实政府机构改革相关任务,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国企改革,加快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容缺受理”“一口受理、集成服务”,为群众办事提供“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一站式”服务。同时,积极做好财税体制、投融资体制和农村综合改革,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高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结构性民生问题、实施普惠性民生工程、办好紧迫性民生实事,努力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新进展。

扎实办好重点民生实事,对承办的省市重点民生实事进展情况开展“回头看”。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突出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确保全年实现新增城镇就业11万人,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万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推行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深入推进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加快教育卫生事业发展,继续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市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30所以上,开工建设普通高中学校4所,深入实施职业教育攻坚二期工程,加大市属高校建设支持力度,加快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统筹推进“三医联动”改革。

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商都历史文化区等“四大文化片区”建设年内全部具备实质性开工条件。“四个中心”建设,确保到年底,奥体中心、市民活动中心和美术档案史志馆、大剧院项目完工,博物馆、报业大厦完成外立面装修,广播中心主体结构封顶、电视中心完成地下工程,市民文化服务区南区等20项续建项目完成,尽快启动北部片区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管理,做好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筹备工作。

持续加强社会治理,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做好反恐体系建设、社会治安、信访稳定、安全生产、食药安全等工作,加强互联网管理,强化矛盾排查化解,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以更大力度、更实措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切实让群众不断感受到生态环境的改善。

优化生态功能布局,着力打造“三圈、一带、九水、三十一廊”的网络化生态空间格局;持续加快生态绿化建设,推进实施沿黄生态防护林带景观提升、湿地生态系统修复保护、生态廊道网络提升等工程;切实抓好水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深化落实河长制、湖长制,以一河一湖一策为抓手,实现管水治水常态化长效化;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继续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探索开展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工作,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全面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

打好三大攻坚战是重大政治责任,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集中力量、坚决打好打赢,确保完成年度攻坚任务。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扎实开展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风险等专项行动,切实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防范化解企业风险和房地产风险。

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持续在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提升精准帮扶实效、补齐短板、凝聚合力上下功夫,确保除政策性托底外的3119人存量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坚决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认真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及省委、省政府环保督察交办问题的整改工作,扎实推进清洁取暖国家示范城市建设,突出抓好重点区域治理、重点时段管控、重污染天气应对。大力实施水污染防治,推进实施土壤污染防治。

高质量推进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把握“以建为主、提升品质、扩大成效”的阶段性任务,坚持“中心城市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县域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工作主线,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进一步完善规划体系。高质量开展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着力构建“双城引领、多组团、多节点”的大中小城市、中心镇和特色村镇合理布局的城镇体系。加快“1+4”郑州大都市区规划统筹,规划启动郑开双创走廊等重点产业带和生态带重大工程,全面开工机场至许昌市域铁路,重点推进郑汴、郑许一体化,郑新、郑焦深度融合发展。启动科学大道科学谷核心区建设。

进一步强化现代化国际性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地位,高质量编制新一轮《“畅通郑州”规划白皮书(2019—2021)》,完善高速公路等骨干路网规划,加快构建以地铁、快速路网为主体的城市立体交通体系。加快“轨道上的郑州”建设,加快推进“井字+双环”城市快速路网、中心城区和外围组团连接通道建设,打通一批支线路网,确保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创建成功,加快推进公共交通城乡一体化,研究推行域内高速公路快速高效通行措施。

完善提升城市功能,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深入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强力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全面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高质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为方向,围绕12个转型升级产业、5个重点攻坚产业,集中力量在观念、结构、体制、创新等四个方面实施攻坚。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建设中国制造强市为引领,加快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持续提升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等六个千亿级产业能级,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向中高端迈进。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加快服务业“两区”建设,壮大产业规模、形成集群优势,提升业态档次。以消费升级为导向,力争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5%。做优都市生态农业,大力实施绿色标准化可追溯“菜篮子”、绿色食品加工业提升、生态农业建设和休闲农业星级农庄创建四大工程,着力提升速冻食品、面制品、肉制品等六大优势产业,力争全年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到2150亿元,全市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到38亿元,接待人次超过3400万。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出台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努力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提质发展、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实施开放创新双驱动

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把巩固提升开放优势作为战略突破口,加快构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持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动力活力。

加快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抢抓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机遇,高质量建设“三条丝路”、无缝衔接海上丝绸之路,高标准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体系,高水平建设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高密度集聚开放创新资源,高品质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着力把郑州建设成为国家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门户。

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积极推进“一谷一中心、五区二十园”建设,加大推进核心区人事、薪酬等体制机制改革力度,及时总结改革经验,适时向全市推广。

郑报融媒记者 赵文静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