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确保完美呈现郑马赛事央视直播团队抵郑打前站
郑马招募“净跑”挑战者
文化郑州, 让中原更加出彩
“世界功夫之都”演绎全“新”武术节
戏曲进乡村 唱出和谐曲
游泳全锦赛 宁泽涛伤退
影评人木卫二:带着电影去旅行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文化郑州, 让中原更加出彩

郑报融媒记者 左丽慧 秦华 杨宜锦

(上接一版)作为国家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城市,郑州这些年始终把“戏曲进乡村”作为示范区创建和后续建设重要内容,特别是河南省启动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市)工作以来,我市把抓好戏曲进乡村作为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一项具体举措,写入我市《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列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强力抓好戏曲等优秀文化艺术在基层的推广落实。

2017年,郑州作为我省“戏曲进校园”工作试点城市,全面深入推进“戏曲进校园”工作, 活动覆盖了全市143所中小学校;2018年融合了戏曲、非遗、群艺,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丰富了“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内容。

“绿色周末”“情暖新春”“新年音乐会”等品牌文化活动组织优秀民族器乐、经典戏剧、交响音乐演出,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此外,在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少林武术节等节会活动中,我市每次都组织精品戏曲剧目公益演出季,戏曲文艺院团进行持续数天展演联唱,在营造浓厚节庆文化氛围的同时,扩大戏曲文化的传播推广和影响。

文艺精品百花齐放

舞剧《风中少林》《水月洛神》,豫剧《斗笠县令》《都市阳光》,大型科幻儿童电视剧《快乐星球》,连年举办的中国(郑州)国际街舞大赛……这些都是响当当的郑州城市文化名片。

作为全国最大的地方戏剧种,豫剧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更是河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1月5日,我市印发《郑州市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大力实施戏曲精品剧目创作工程、剧本创作扶持工程、戏曲文化惠民工程、戏曲人才培养工程、戏曲普及推广工程等五大工程,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为促进戏曲艺术繁荣发展奠定基础。

在剧目创作方面,我市始终把繁荣艺术创作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深度挖掘商都文化、嵩山文化、黄帝文化、黄河文化、革命传统文化等中原特色文化资源,集中力量、集聚资源,先后创排豫剧《任长霞》《斗笠县令》《清风茶社》《琵琶记》《都市阳光》《鱼仙妩媚》《中牟令》、曲剧《麻风女》《新版白兔记》等精品佳作,复排红色经典剧目《红灯记》《沙家浜》,拍摄戏曲电影《情断状元楼》《王宝钏》等剧目,先后获得国家、省级奖项,有力提升了郑州文化的影响力。

文化产业再添新动能

今年5月,郑州市举行2018年第三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商都历史文化片区、百年德化历史文化片区、二七华侨城、宋城·黄帝千古情项目等16个重大文化项目集中开工。近期出台的《郑州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中提出,设立两亿元的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扶持文化企业发展壮大。喜人的郑州文化产业发展态势,不仅为郑州人奉上了多样化的文化产品,还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增添了新动能。

“2018年度,郑州市谋划推进了57个市县两级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总投资达到1913亿元,本年度计划投资281亿元。”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郑州文化产业项目遍地开花的蓝图已经绘就:二七区华侨城主要建设创意先锋城市公园、欢乐海岸主题公园、海上丝路主题公园等业态;新密市轩辕圣境黄帝故里文化产业园主要建设黄帝宫御温泉、乐海水世界、冰雪王国主题乐园等;新郑市宋城·黄帝千古情项目主要建设文化演艺表演广场、千古情大剧院、互动体验项目等;中牟县王潮歌“只有”河南主题乐园建设“只有”系列演艺主题剧场群及配套设施;极地海洋公园项目建设大型极地海洋动物及珍稀鱼类展示、海洋动物舞台表演秀、海洋科普教育等主题场馆……

“文化”之美润物无声,在郑州这片土地上,“文化”化为一部作品、一支歌,或者是一次展览、一场演出,融入千万市民的生活里、润化在心灵中。郑州是古老而厚重的,深厚博大的历史文化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郑州也是年轻而具有活力的——新的文化作品、新的文化项目、新的文化产品,将使郑州在中原大地乃至全国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