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5版:岁月不愁桑榆晚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半个世纪公交情
四世同堂喜乐多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半个世纪公交情
——访省劳模侯光祖

“到如今,我在郑州已经生活了52年,虽然这座城市这些年一直飞快地成长着、变化着,但过往的经历和岁月,已让我深深地扎根这座城,再也分不开了。”说起省会郑州,79岁的河南省劳动模范——郑州市公交公司退休职工侯光祖感慨万千。

结缘郑州 成为公交司机

“我和郑州结缘在1959年,那一年,我高中毕业,考入郑州地质学校。刚从老家焦作来到省会郑州时,觉得这座城市哪哪都新鲜。”提起那段青春岁月,老人的脸上满是笑意,“当年选择到郑州读书,原本打算毕业就留在这儿,可没想到,两年后因为响应国家号召,我一毕业就直接入伍奔赴甘肃酒泉,成了一名军人。”

1968年,在茫茫戈壁驻守了7年后,29岁的侯光祖退伍回到了心心念念的郑州。凭着在军营淬炼出的过硬驾驶技术,他进入郑州市人民汽车公司(现郑州市公交公司),成为一名公共汽车驾驶员。

一走上公交驾驶员的岗位,侯光祖就把全身心扑在了工作上。无论是6路、9路、2路……他不管负责哪一条线路,都是钻研业务、服务乘客的“拼命三郎”。论出勤率,他一年365天,除了一次探亲假,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7天连轴转,天天在岗上;论出车整班量,他始终是满额;论公交准点率,9路车一趟来回90分钟的参照时限,他保持在“最多快1分钟、最慢晚2分钟”的优秀标准;论车辆节油率,当年按规定,公交车单车百公里耗油标准值22升,而他却能达到百公里耗油仅为10.5升~11升,是全省公交系统名副其实的节油“状元”。

努力工作 只是想报党恩

侯光祖的付出,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1980年,侯光祖当选为郑州市劳动模范;1982年,他又成为河南省劳动模范。然而,侯光祖把自己的时间都花在工作上,5个孩子和一个家,却全都丢给了妻子马金字。多年来,妻子独自忙完工作、忙家庭,累的时候不禁“埋怨”他:“你就是个工作狂,家里大事小事都不管,嫁给你真是上当。” 可侯光祖的回答却简单质朴:“我努力工作,就是想报恩,报党恩。我出生在1939年,小时候经历过战乱年代,穷过、怕过,是共产党给了咱百姓现在的好生活,我好好工作,就是报恩。”

“当年的郑州,全市只有80多辆公共汽车,近10条公交线路。上班第一年,我开6路公交车,每天从花园路纬五路口出发,经过黄河路、关虎屯、农科院、工学院、新通桥、百货大楼,直到火车站再返程。”说起过去的工作经历,老人记忆犹新。

城市巨变 公交见证成长

“想想当年的公共交通状况,比比现在的郑州。那可真是天上地下啊!”侯光祖说:“原来老郑州的公交车大多是‘四平’牌客车,大部分公交汽车车辆服役年限长,车况老旧,即使平日精心维护、修理,也仍免不了出状况。而现在呢,咱郑州大量的公交车都是先进的‘宇通制造’,车辆新、车况好、车内有空调,冬暖夏凉,不仅驾驶员开着稳、乘客坐车也更加舒适。”

“这些年来,无论是我手握方向盘,每天穿行在城市中,还是退休后,作为一名普通乘客搭乘公交车,我都能感受到咱们的郑州越长越大、越长越高、越长越强壮。”谈起郑州这些年日新月异的变化,老人深有体会:“因为我干了35年公交工作,所以对这个感受最明显,举例来说,1954年郑州市公共汽车公司刚成立,只有3条公交线路,如今全市却有280多条公交线路;比车辆,1954年全市只有6部公交车,现在全市共有6400多辆公交车;比人数,1954年公司只有17名员工,现在全市却有1.3万余名公交职工……这都能充分说明,咱的大郑州,越来越好了。”

本报记者 王红 文 宋晔 图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