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国内 上一版3  4下一版
司马义·艾买提同志遗体送别在京举行
伟大工程启新局
首批恶意逃废债 借款人信息已入征信
蒙华铁路汉江特大桥合龙
姥姥带娃成“主力” 奶奶去哪儿了
乌鲁木齐等地大暴雪
手机信号突然从4G降为2G 你要警惕手机短信嗅探犯罪
董振堂:长征中的铁流后卫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劫取验证码盗刷银行卡、恶意扣话费……
手机信号突然从4G降为2G 你要警惕手机短信嗅探犯罪

凌晨,突然发现手机信号从4G降为2G,接收来自银行、支付宝和移动公司的各类短信验证码。随后,银行账户被转空、支付宝余额被转走、手机自动订购了一堆无用的增值业务……这并非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而是现实世界中短信嗅探设备对手机用户实施不法侵害。

近期,全国多地发生利用短信嗅探技术窃取钱财的案件,有的涉案金额逾百万元。“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社交网络兜售相关技术及设备。

犯罪分子

利用嗅探技术“隔空取物”

今年8月,一位新浪微博网友向警方和相关金融机构报案:凌晨2时至5时,手机先后收到100余条来自支付宝、京东金融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短信验证码,相关账户内的余额及绑定银行卡内的余额全部“凭空蒸发”。

事后经安全技术专家鉴定,认为这是一起较为典型的利用短信嗅探技术实施财产侵害的案例。

公开报道显示,近期,全国已有多地破获相关案件:8月,厦门警方破获一起利用短信嗅探技术盗刷他人金融账户的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名,涉案金额10余万元;同样在8月,深圳警方打掉一个全链条盗刷银行卡团伙,抓获10名犯罪嫌疑人,查缴伪基站等电子设备6套,带破同类案件50余宗,涉案金额逾百万元。

记者暗访

社交网络售卖嗅探软件

这些非法设备从何而来?记者在互联网和社交软件搜索,发现大量嗅探设备交易帖和交流群。

在一个名为“嗅探吧”的百度贴吧中,不少卖家除了介绍嗅探功能,留下QQ、微信等联系方式外,还时常分享一些拦截短信成功的截图,诱导他人购买相关设备。

根据一篇交易帖的指引,记者添加了一位QQ用户。对方称,只需要8500元即可将盗取话费的全套设备软件卖给记者,盗取支付宝账户余额的相关设备则需2万元。为打消记者的顾虑,对方甚至还表示可以通过快递公司“货到付款”,在快递网点开机现场验证设备性能后再付款,并承诺将通过傻瓜式教程“包教包会”。

一位售卖设备的卖家告诉记者,他们有一个专门的工作室,有人负责制作硬件,有人负责软件编程。

有卖家提醒记者,要遵守“行规”。例如,在盗取他人话费时,一天盗取的话费上限不能超过3000元。

专家建议

加快淘汰2G加强多重验证

非法买卖、使用短信嗅探设备触犯哪些法律法规?福建省瀛坤律师事务所张翼腾律师认为,由于出售人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未取得电信设备进网许可等资质,非法生产、组装、销售“伪基站”设备的行为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

何延哲表示,在2G通道下进行的短信和通话信息使用明文传输。为成功劫持信号完成短信嗅探,不法分子有时还会干扰3G和4G信号,强制让用户“降维”到2G网络状态。

何延哲等业内专家建议,通信运营商应考虑加快淘汰2G网络技术,确保用户的短信和通话内容不被他人截获窃取。此外,有关专家建议,在“双因子安全认证”出现漏洞的情况下,包括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在内的金融机构应加强安全因子的多重验证,推出更为完善可靠的校验手段。

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