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理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不忘初心 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筑牢诚信基石让“最大变量”成为“最大增量”
激荡督查检查考核的正能量
公物私用
推进乡村生态振兴 离不开村民的主动参与
温暖郑州需要慈善同行
拒收现金?
改革开放 实现中国发展进步的人间正道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激荡督查检查考核的正能量

李洪兴

有基层干部反映,随着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期,针对扶贫工作的各级各类督查也日益增多。现在,为应对上级要求,每日工作都要做笔记台账,反反复复填报材料,不少内容还必须一式多份。一些名目繁多、频次过密的督查检查考核,重留痕轻实绩、不问因果就追责问责的做法,成为抓落实过程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给基层干部群众带来困扰。

督查检查考核是推动政策落实的重要手段,如何让这项工作更好激发正能量?近日,中办印发《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针对当前督查检查考核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求加强对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统筹规范。鲜明的导向、及时的纠偏、务实的举措,有利于革除督查检查考核中的作风积弊,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更好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外在督导,就没有深入落实。问题在于,督查检查考核务必把握时度效,督在关键、查在要害、考在实处,避免过多过频。现实中,一些督查检查考核工作失真失准,落入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窠臼。一年之内,有的县要接受300多次督查检查,有的企业迎检要写上千份材料,有的基层干部有200多天忙于应对检查考核……

应该看到,督查多、检查多、考核多,表面上看抓落实雷厉风行、层层传导责任压力,也暴露了工作短板:推动工作手段单一,督查检查考核成为惯性思维、标准动作。其实,打破以文件落实文件、以督查促进落实的固定模式,创新方式方法,丰富渠道抓手,更有利于政策落地生根、深入人心。正因如此,此次通知明确提出,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必须从源头抓起,从上级机关做起。

在一些人看来,督查检查考核不只是工作,而且能出政绩。在一些地方或部门,日常调研指导也被冠以督查、检查、巡查、督察、督导之名;有的干部不把心思和精力放在科学统筹、改进方法上,而是搞花拳绣腿、繁文缛节,做表面文章。一级有一级的职责,一层有一层的担子,完成工作不能靠利用督查检查考核来取巧。只有全方位做好本职工作,才能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中办印发通知后,一位干部由衷感慨:“看到切合基层工作实际的好政策,很激动。希望能落实下去,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干实事。”下大气力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以上率下、一级做给一级看,涤荡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弊病,我们何愁不能“督”出真成效、解决真问题、激发新活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