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东赵遗址
回家(国画) 吴其祯
赴 宴
两面人
《如果末日无期》 长篇科幻狂想人类终极未来
草原神骏 (摄影) 孙建辉
秋来春往不记年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东赵遗址

♣ 陈亦昕

随着2016年5月的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郑州召开,东赵遗址的神秘面纱也被掀起了一角,出现在公众视野当中。

东赵古城位于夏商文化分布的核心区域, 被郑州商城、大师姑城址、小双桥遗址、古城寨遗址及关帝庙商代晚期遗址环绕,是郑州一地华夏文明的又一典型代表,东赵的发掘以及相关考古学大会的召开、考古工作的展开,为研究古代华夏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方便,尤其是其三城叠套的特殊结构与其独具的延续性历史,使得东赵具有极大的意义,甫一出世,震惊全球。

初见东赵,即被它残留下来的古城墙所吸引,大、中、小三城虽有不同程度的损毁,但大致有如方形一样层层叠嵌,而这大中小城墙分别建于不同的年代,以小城最早,大城最晚。

大城的城墙已损毁大部,仅留小段城墙曲绕,如弓臂环卫中城小城,东赵的大城年代为东周战国时期。中城大致呈梯形,为二里头时期建造,内有春秋战国时期的多种器物遗存。而小城为新砦期时期建造,内有龙山、新砦期及二里头时期的文化遗存,小城更为嵩山以北发现的第一座可确认的新砦期城址,小城的发现,也印证了新砦期早于二里头时期这一事实,为夏代太康被篡权,后羿、寒浞代夏一事提供了极具可能性的证据,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在这三座大小不同的城中,中城留给我的印象无疑是最深刻的,梯形的中城大致按照地势所建,城墙南浅北深,曾在黄土掩埋下的东赵中城,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二里头文化早期城址中面积最大的一座城,城中则有商代的回廊式宫殿建筑的基址,庭院、主殿、门道依稀可见,大致勾画出了商王朝时期一位贵族的生活区域,其占地面积之大仅次于偃师商城,可见这座宫殿主人的地位,更引人遐想,这宫殿主人究竟在商王朝当中担任哪种职责?又处于哪位商王在位的时期?这座被掩埋的宫城是毁于自然还是毁于战争?

在中城之中,还有一座卜骨的集中埋藏坑,在同行的工作人员讲解之下,我了解到,商朝的祭祀占卜文化十分盛行,负责占卜的巫师在牛的肩胛骨上穿凿孔眼,刻下卜辞,于火中问卜,向上帝询问占卜结果吉或否,而商代的占卜主要分为祭祀、卜雨、战争、卜病、卜问出行等几大情况,也会针对一件事多次进行占卜,这代表着上帝观念在商人心中的重要地位。除了进行占卜之外,骨片上也可能记载了已经发生的事情,即将先前占卜事件的结果记录下来。通过专家学者解读东赵遗址当中的这些牛肩胛骨上所刻的卜辞,能够由此推动古文字学的发展以及商朝占卜文化的研究进程,或许也能够由此研究遗址主人的身份与其进行的日常活动。

东赵中城之内,还有一处以儿童为祭品奠基的现象,尸骨位于城墙体内,两腿弯曲,双臂在侧。这种以儿童奠基祭祀的现象在同时代当中非常罕见,以人为祭祀当中牲的情况随着商王朝的发展也是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而商代记载在甲骨卜片的祭祀占卜文中,也多提到用牛羊等家畜野畜进行祭祀,即使用人祭,用的也多是战争当中的俘虏。那么,这个奠基所用的儿童有没有可能是从敌方抓来的俘虏?工作人员回答道,这个问题很有意义,但要等待进一步的研究才能大致推断出这名儿童的身份。

三座城内的宫殿、墓葬坑、水池、祭祀坑、窖穴、垃圾坑等应有尽有,向人们展示了两三千年前古人的生活样貌,花边罐、捏口罐、大口尊、豆、盆、甑、斧、刀等大致展现了当时人们朴实而忙碌生活场景,从刀耕火种到制造出生产工具,从磨石为器到制作出了陶器,不同的器具有了不同的作用,细致的制作与器具分工、文字的产生与言语的进步、观念的变化与阶级的分化,都呈现在东赵遗址当中。它是一片静止的遗迹,也是活着的历史,以它掩埋于地下的深邃记录千年文明,代表着中华文化在东赵遗迹这一个梯度之内缓慢而深刻的发展历程。

这三个嵌套在一起的城大致圈定了东赵遗址的范围,而这些处于不同年代的文化遗迹,涵盖龙山文化晚期、新砦期、二里头时期、早商二里岗时期、西周、东周六个时期,为考古遗迹当中极为罕见的现象,这长达2000年的时光被浓缩在这大中小三个城的范围之内。整个东赵,正如一本不断叠放新章的书,从小城的新砦期文化到大城的战国文化,从逐鹿中原的战国文明到辉煌灿烂的宋代书院文化,直至今日,郑州已经俨然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在现代考古学的发展之下,我们又一次揭开了被掩上的旧章。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