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体育新闻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郑报融媒记者 张翼飞 文/图 人物 名片 王百姓,1951年出生,1969年参军,1985年从部队转业到河南省公安厅工作以来,始终战斗在排爆治爆工作的第一线。他两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好卫士”称号,被评为“河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等。2006年当选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 郑州,是一座大爱之城,从2006年至今,涌现了多个“感动中国”人物,特别是从2013年至2015年,连续三年都有来自河南郑州的人物感动中国:2013年的“苍生大医”胡佩兰、2014年的“中国好邻居”陇海大院、2015年“卖唱育孤”的王宽家,而且他们的报道都是由郑州报业集团旗下的郑州日报、郑州晚报等最早推出,持续报道,产生影响,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最近,郑报融媒推出的2018郑州国际马拉松系列报道,也引起了郑州籍感动中国人物的关注,他们也积极报名参赛。这中间,除了陇海大院的主人公高新海高位截瘫、行动困难,汶川地震抢险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菜刀哥”李隆,因为要执行消防备勤任务,都不具备参赛条件外,其他的感动中国人物及精神传承人,主办方都接受了报名,并准备以“感动中国人物”跑团的形式,让他们成为此次马拉松赛的一大亮点。 10月20日、21日,在郑州国际马拉松进入倒计时的阶段,郑州晚报和郑直播的记者,对几位郑州籍“感动中国”人物及精神传承人进行了专访。近期将陆续推出报道。今天,我们首先聚焦200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王百姓。 退休后很低调,但对宣传河南、宣传郑州有益的事都愿意做 2012年,王百姓就已经退休,本该享受天伦之乐,却比工作时还忙,用他的话说:“目前,我们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并不多,而很多大的爆炸事故认定非常困难,不少最后找到了我。而得知有爆炸隐患的现场,会危及百姓安全,我也想去看看,不去心里不踏实。” 除了帮助各地排爆治爆外,大部分的时间都用于讲课,对公安高校学子讲专业的技术课,为一些省直单位、企业和其他高校讲国学课。 10月20日上午,在金水路玉凤路交叉口一座写字楼、朋友提供的一间工作室里,我们见到了年近七旬、精神矍铄的王百姓。之所以在这里办公,是方便慕名而来的群众有事能找到他,只要能帮得上别人的,他都愿意为大家排忧解难。 “三句话不离本行”,作为全国著名的排爆专家,30余年间,他排除了2万多枚炸弹,至今没有遇到一枚无法排除的炸弹,没有出现一次失误。而最令王百姓欣慰的是,自己在河南警察学院成立了工作室,可以进行排爆专业的训练,下设爆炸案件室、爆炸体验室、爆炸装置室、防爆体验室、器材室等,这里不仅可以授课学习,也可以给全国的排爆工作提供专业的研究室,用于案件的分析。 除了和爆破有关的事情,其他社会活动他很少参加,但有利于宣传河南、宣传郑州、需要他站台支持的事,他从来不推辞。这次看到郑州晚报上郑州国际马拉松的消息,他很早就报名,并鼓动自己的朋友和学生参加,甚至向外地的朋友发出了邀请。 “作为一个老郑州,我要让更多的人认识新郑州!” 谈到下月3日就要开跑的马拉松,并且通过郑州晚报知道了郑马赛道已经正式确定后,王百姓的声音里充满了兴奋。 “我是一个老郑州,二七区侯寨乡人,1969年当兵,1989年转业到河南省公安厅,2012年退休,平平常常地干了几十年。但我和郑州很有感情,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热爱这里的大街小巷。 郑州这些年发展非常快,我记得八九岁的时候,随父母进城卖水果,当时郑州市区面积还很小,福华街还是一片麦地、紫荆山百货大楼还是苹果园,经三路等主干道还没有打通。改革开放之后,郑州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的郑州相当于过去六到八个郑州的面积。如果出去时间长一点,再回来估计很多地方都不认识了。现在郑州有航空港区,还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真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 我现在日常的健身方式就是走路。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进行身体锻炼,在紫荆山公园走七八圈,每圈800米。习总书记说,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梦想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强健的体魄去完成。 这次郑州国际马拉松意义非凡,因为俗话说‘得中原者得天下’,‘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中原’,河南的发展、郑州的建设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未来。举办郑州马拉松,宣传郑州、宣传河南,用脚步丈量郑州,让世界了解河南,是一种最好的方式。相信通过这次活动,一定能让大家知道,美丽的郑州、开放的郑州、包容的郑州,让郑州更有国际范。 作为一个老郑州,我要让更多的人认识新郑州!” 采访结束,我们让王老说一句对郑州国际马拉松的寄语。他说:“全世界的朋友们,都来跑郑马吧,郑州欢迎你!”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