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11版:遇见郑州 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1/2018-10/26/T11/20181026T11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 碧水灵动绕城郭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 碧水灵动绕城郭

河南日报记者 李林

水资源决定一个城市未来发展的体量与格局。

南水北调一泓丹江碧水已经缓缓流淌和浸润绿城近4年时间。在这近4年里,郑州大跨步向前发展,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面发力,地区生产总值不断跨上新台阶,到2017年达到9130亿元,今年上半年生产总值突破4600亿元、增长8.5%,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高出1.7和0.7个百分点,年底有望冲刺GDP“万亿俱乐部”。

然而在此之前,地处内陆腹地的郑州,却是一座缺水的城市。数据表明,郑州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633.3毫米,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3.23亿立方米,多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78立方米,不足河南省人均水资源量的1/2,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10。郑州属于严重缺水地区,是水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并存的城市。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前,郑州市主要依靠单一的黄河地表水,同时以一部分黄河滩区地下水做补充。由于黄河水源的季节性变化,上游来水量年度不均匀,水源安全问题成为制约郑州发展的瓶颈。

水,限制着城镇化推进的速度,限制着城市吸引人口聚集的数量,限制着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升级与提档,最终限制着一个城市的发展规模与质量。

郑州对浩浩丹江水的盼望,如同一棵急切成长的树,需要甘甜的雨露。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郑州东南一隅缓缓入郑,自西北荥阳市王村下穿黄河入焦作。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3日后一股碧水流入郑州、浸润绿城。

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在郑州市境内开设7处分水口门,受水区分别为新郑市、中牟县、郑州市区、荥阳市和上街区等,年分配水量5.4亿立方米。到今年10月18日,郑州累计接收丹江口水库来水达到15亿立方米,水质始终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以上,全市直接受益人口超过700万。

通水以来,南水北调工程已不间断安全运行1392天,单日最大水量已达到156万立方米,供水量逐年增加,工程稳步达效。除用于自来水厂供水外,新郑望京楼水库、唐寨水库、轩辕湖,郑州市十八里河、贾鲁河、西流湖,荥阳索河等得到大量生态补水。

丹江水进郑,使郑州市水资源环境进一步提升。逐步关停自备井、大幅压采地下水,有效促进了地下水资源的涵养和恢复,市内受水区地下水位回升3.05米,遏制了地下水水位下降和漏斗面积进一步增大的趋势。

丹江水来了,饥渴的城市得到了滋润,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细节,几乎都在因为“水”发生着意想不到的改变: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年分配郑州市水量超过5亿立方米,且丹江水为Ⅱ类水,郑州市民普遍反映,自来水甜了,更好喝了;农业方面抗御干旱灾害的能力增强,有利于郑州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农业高产、稳产,健康发展;城市吸引力增强,一些新的产业项目因水资源充沛迅速上马,如原来水源紧张的郑州南区,如今马寨工业园区不断升级扩容,足球小镇、华侨城等一大批绿化率高、产业形式新的项目落地生根,大量人员向郑州迁移;同时,南水北调总干渠在郑州市境内129公里,渠道水面达1.5万亩,相当于150个百亩水面的湖泊,对改善郑州居民的生活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有了水资源的保障,城市的“生命”显露出勃勃生机,并在憧憬更加美好的未来。目前郑州市正在比照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要求谋划“2035”版的城市总体规划,一个规模更大、质量更高、形象更美的大郑州正款款走来。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