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30周1/2018-10/31/09/2018103109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砥砺奋进高新路 创新引领智慧城
专版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砥砺奋进高新路 创新引领智慧城

本报记者 龙雨晴

30年,高新筑梦展宏图。

1988年,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政策号召下,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中,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应运而生。

从河南省第一个开发区到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高新区再到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9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潮涌动,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引领、辐射、带动区域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中起着关键作用,谱写了中原大地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

30年,创新制胜勇奋进。

以人才为基础,以创新为驱动,以新技术、新产业为双翼,郑州高新区厚植全省创新资源聚集的先发优势,双创热潮持续涌动,孵化培育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型企业快速崛起,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内生增长动力日趋强劲,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奠定了坚实基础,为郑洛新三地创新发展做出了示范性表率。

这里,有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大学等一本高校,有8个部属院所、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产业技术研究院、11个国家级工程中心、41个市级以上院士工作站和663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

这里,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8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1230家,各类科技人才8万余人,科技人才和创新资源密度中部领先。

这里,拥有37家众创空间、5个国家级综合孵化器,共同构建起“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创新孵化培育模式,形成了电子电器产业园等5个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园区。

在全球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中,郑州高新区正在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轨道上行稳致远,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30年,厚积薄发稳致远。

在区域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在活力企业不断进驻中,30年来,郑州高新区经济社会和科技实力得到极大提升。

去年,实现GDP3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8.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48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GDP比重7%,财政科技支出7.7亿元,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17.6%……郑州高新区已经成为中国中部颇具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高地。

30年,产城融合谱华章。

在经济繁荣、产业发展的同时,郑州高新区的人居水平也随着政府对区域环境的打造、随着众多开发商的进驻热情而日新月异。交通路网日趋完善、生活配套日渐丰富、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居住品质步步升级,郑州高新区早已由单一的产业区转化为产城融合的区域,居民结构也正发生变化,由单一的产业功能、产业人群,转向产业人群和居住人群相结合。如今的郑州高新区,不仅是宜业之地,更是美好家园。

孔子云,三十而立。30年的高新区亦正迎来风鹏正举的壮年时期。新时代下,郑州高新区坚定“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功能定位,树立“积累经验、核心带动、形成示范”的发展境界,明确“聚焦智慧产业、建设智慧社会”的主攻方向,努力在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进程中担当高新责任,一座宜创、宜业、宜居的智慧新城已历经岁月打磨,光华四射,前程锦绣。

丁友明、龚守鹏 图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