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专题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三乡工程”:乡村振兴的“武汉答卷”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三乡工程”:乡村振兴的“武汉答卷”
小朱湾
花博汇
杜堂村

本报记者 武建玲 王烨 文 通讯员 谭远壁 图

10月25日~26日,由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和武汉市农业委员会共同发起的全国知名党报“三乡工程”走访团活动在武汉举行。来自全国12家党报的记者,先后走访了武汉市江夏小朱湾、蔡甸天星村、黄陂杜堂村和新洲区项山村、周铺村等5个“三乡工程”示范点,实地感受武汉以“三乡工程”为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武汉经验、贡献武汉智慧的精彩故事。

去年初,武汉市在深入调研、总结典型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力实施以“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为内容的“三乡工程”。“市民下乡”,就是鼓励和引导市民下乡过田园生活,租赁农村空闲农房和闲置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把城市文明带到农村;“能人回乡”,就是鼓励和引导在外创业有成的能人,返乡创办实业,反哺家乡建设,盘活当地资源,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企业兴乡”,就是鼓励和引导有社会责任感、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到农村投资兴业,发展股份合作经济,带领农民多方面增收致富,推动农村整村改造发展。

武汉市农委有关负责人说,实施“三乡工程”,是武汉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创造、新抓手,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武汉的探索与实践。目的在于架起城乡要素资源互通互联互融的桥梁,开辟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融合的实现路径,变农民空闲农房为财富要素,变农村资源为创富资本,变农产品为农商品,变农民为合作股民,变乡村为宜居创业乐园,不断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资源要素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融合发展、共享发展和一体化发展。

市民下乡 空闲农房用场大

江夏区五里界街童周岭村小朱湾是一个有着三十几户村民的小村庄,也是武汉“三乡工程”的发源地。走进村子,几十座荆楚风格的房屋,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环湾小路,曲径通幽;路旁有桂花、木棉、紫荆和牵藤玫瑰,农家院内种有楠竹、月季、梅花、枇杷等,鱼米之乡自然纯朴的风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但2012年以前的小朱湾破烂不堪、污水横流,随处可见“土砖窝棚”和红砖房,村民多外出务工,是一个典型的“空心村湾”。2013年以来,童周岭村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对所有村湾公路完成了硬化刷黑,村里道路全部实现雨污水分流,村落实现了管线入地。村民住宅融入湾、家、农、田、耕、养等农村要素,风格上统一,形式上各异。村内建筑古色古香,古树花卉满巷,碧水秀竹环抱。

美丽乡村建成后,街道充分利用村湾空闲农房资源,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休闲旅游精品村,不少武汉市民前来投资创业和休闲旅游。去年5月,市民叶仙慕名来到了小朱湾,立即被这个“世外桃源”吸引。她当即进行现场看房,选定了农户陈彩霞家的两栋农房和小院共250平方米,改建成了咖啡民宿——沐楚客舍,每年租金6万元。在旺季,沐楚客舍月经营收入可达6万元。

除了吸引村民下乡,小朱湾外出打工的村民也纷纷回乡创业。在村里,记者见到了正在自家“品农情农家乐”忙活的村民曾方荣。曾方荣说,自己以前在武汉市内开出租车,每年收入两三万块钱。小朱湾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后,村湾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来游玩的市民日渐增多,他看到了商机,决定利用自家的房屋开一家农家乐。如今,曾方荣一年的收入有六七十万,是过去收入的几十倍。

目前,小朱湾有农家乐15家,省级摄影基地1家,国学书院1家,共享民宿3家。通过市民下乡租赁空闲农房,不仅增加了农户财产性收入,还吸纳当地10多户农户务工就业,带动村民年均增收8000余元。

能人带动 村民收入节节高

一进入黄陂区姚家集街杜堂村的木兰花乡景区,大片的醉蝶花让人沉醉。木兰花乡景区是杜堂村的回乡能人葛天才打造的,杜堂村也是武汉市能人回乡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典范村。

杜堂村原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小山村。2014年,杜堂村引回本村能人——武汉万中集团公司董事长葛天才回村投资建设美丽乡村、打造旅游景区,先后投资3亿元,对该村5个自然湾257户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万中集团公司先后流转该村及邻村土地近7000亩,建设木兰花乡景区。“三乡工程”实施后,葛天才带领113户村民成立杜堂村旅游专业合作社,通过评估,村民空闲农房按每平方米1600元价格入股合作社,公司再投资对房屋进行统一设计、统一装修、统一管理,由合作社招商市民下乡投资创业,经营农家乐、民宿、文创、商业等。

葛天才告诉记者,对于合作社社员按照入股10 %保底方式进行分红,上不封顶,保障了村民的合理收入。

“村里光有美景还不够,还要有文化,有文化才有灵魂。”葛天才请来木兰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叶蔚璋,还腾出自家老宅,打造了木兰文化博物馆。

目前,葛家湾已成功签约空闲农房77套,还有一批正在商谈。目前,引进市民下乡并已开张营业的有12家民宿、8家农家乐、1家土特产电商、1所中国文艺家书画院、1所非遗文化泥塑馆和1所木兰文化博物馆。去年底1088位村民共同分享了520万元的红包,户均年分红2万元左右,加上村民打工收入、土地流转收益等,可带动村民户均年增收6.2万元,带领40个贫困户成功脱贫,增加村集体收入30万元以上。杜堂村也先后被评为“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湖北省最美休闲乡村”“武汉市十大美丽乡村”。

企业兴乡

乡村美丽活力旺

来到位于蔡甸区大集街天星村的花博汇,你就真的到了一个“花花”世界。除了大片的马鞭草、百合花花海,就连每家民宿、小店的房前屋后也都种上了漂亮的鲜花,花香沁人心脾。

花博汇由武汉阅景汇公司投资兴建,是企业兴乡的典范。阅景汇公司是由企业家许江牵头投资组建的。花博汇利用原有村湾、农田、山水资源等优势,打造集花卉旅游观光、创意农业体验、田园养生度假、亲水休闲游乐、美丽乡村体验、花卉贸易展销等功能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花博汇项目计划总投资50亿元,总规划面积5300亩,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占地1800亩,租用农房110余栋,投资5亿元,已建成法式风情街、美食文化街、慢慢花海(四季花海)、花神广场四大景点。花博汇项目为市民下乡、能人回乡搭建了创业平台。截至目前,吸引市民、回乡能人和企业家100余人投资创业,租赁房屋85栋。在樱花村集聚市民,发展书吧、收藏品展卖、陶艺、文创、教育等业态;在美食街集聚回乡能人,发展餐饮、便利店等业态;在法式风情街集聚能人和企业家,发展高档礼品店、水吧、咖啡、民宿、网红等业态;在花神广场集聚下乡市民,发展水上游乐、观光车、婚纱摄影、篷客露营等业态。

除了花博汇,新洲区仓埠街项山村也通过引进公司,出租空闲农房,帮助村民增收。项山村紧抓仓埠建设特色小镇的大好机遇,编制靠山特色小镇规划。该村农户自愿拿出103套空闲农房出租。村委会引进了华夏五千控股集团,在该公司的运作下,10余家文化创意公司与项山村签订空闲农房租赁合同。现已出租空闲农房47套,每年给农民带来财产性收入29.1余万元。目前第一批已经入住6家公司,第二批计划入住企业41家。

邓琪是去年毕业的大学生,家在武汉市区。他和同学在项山村租了一栋农房作为创业基地,成立了科技信息服务公司。“在这里创业,前5年房租全免,还提供5000元的装修补贴。”经过他们的努力,当地的农产品有了自己的品牌,还通过电商代销,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

一路走来,参加走访的不少党报记者同行感慨:“三乡工程”让市民来了、能人回来了、村民回来了,解决了乡村振兴中很关键的人才问题,同时把城市的资金和技术引入农村,盘活了农村的土地和农房等资源,真正实现了让市民下乡有盼头、能人回乡有劲头、企业兴乡有赚头,村民增收有奔头,交出了乡村振兴的“武汉答卷”。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