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活力满满的 “指明灯”
为乡村教育强筋壮骨
文源小学 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
郑州大学实验小学 轮滑比赛获殊荣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聚焦管城教育
为乡村教育强筋壮骨
——从南曹乡辖区学校感受管城基层教育的力量
管城回族区第三中学古筝课程
毕河小学的茶艺社团

栏目记者 禹萌萌

国家的未来寄于孩子,孩子的未来寄于教育,做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成就孩子未来的保证。在当前教育迈向普及化的社会背景下,教育公平已经超越了早先入学机会的平等,教育质量与学习质量已经成为教育公平的一种内涵与要求。要办“适合学生发展、奠基学生未来”的教育,促进教育优质、均衡、特色、和谐发展,是管城回族区教育强区建设的总方向。

近年来,南曹中心校牢牢树立科学、和谐的发展理念,以推动创办优质教育为主要任务,以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为根本,以教育体制创新为核心,大力加强南曹乡基层教育各项工作,不断满足广大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教育资源更优化

红白相映的教学楼内,各教室里现代化教学设备齐全,师生们正享受着信息化教学带来的便捷。走进郎庄小学,优美的教育环境让不少家长连声赞叹:“这么漂亮的校园,孩子能在这里学习和生活,实在是太幸福了。”

同样令人赞叹的还有管城回族区第三中学,这所始建于1978年的学校,在建校之初,学校总建筑面积只有225平方米,1个教学班,40多名学生,而如今,已经发展到占地3.4万平方米,2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00人。学校硬件设施赶超一流,建有省级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数学探究室、地理探究室、科技室等。该校副校长李振英感慨地说:“我在这里工作了27年,这里也是我的母校,我亲身见证了学校的‘翻天覆地’。”

色彩斑斓的小桌椅、彩色的滑梯、干净整齐的食堂……来到南曹乡中心幼儿园,总能看到孩子们一张张稚嫩的笑脸、听到孩子们一阵阵银铃般的童音歌声。为了进一步改善办园条件,该园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幼儿园的硬件设施,改建了幼儿盥洗室,增设了幼儿图书阅览室、幼儿美术活动室,还在每班分别添置了一体机、笔记本电脑、移动硬盘和相机等。该园园长周健霞表示:“我们要打造优质农村幼儿园,使我们的孩子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在农村也拥有和享受到城市一样优质教育资源。”

设施齐全,绿植环绕,安静优雅而又整洁明朗,来到管城回族区第六中学,总会让人觉得这里充满了书香气息。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理化生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和体育器材室、多功能报告厅、录播室、心理咨询室以及卫生保健室,完备的辅助用房为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和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了更加良好的条件。

记者了解到,近五年来南曹乡政府对教育先后投资了近3000万元,针对辖区内学校操场、道路硬化、餐厅、车棚、厕所等重点项目进行改扩建,并为辖区内所有学校配备桌椅、空调、变压器等设施设备,改善了全乡中小学教育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有力地推动了全乡教育教学的发展。

教师队伍更卓越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管城回族区一直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工作。如今,一支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正在茁壮成长。

外出听课、学习新课程标准、开展课例研究、进行优质课比赛、师徒结对一带一……星火路小学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促使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该校教师申倩说:“通过学校提供的平台,自己的业务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从‘走出去’到‘引进来’,自己在多方面的交流中不断取长补短。”

在魏河小学,该校在教师的专业成长方面,采用“两训并举”措施,即校内培训与外出培训一起抓。在教师的业余兴趣培养上,组织教师进行阅读,学习陶艺、舞蹈、书法、绘画、音乐、创客、心理咨询等内容。在教师生活上,学校每季度组织教师集体生日活动,增强教师的幸福感。该校新进教师李兰深有感触地表示,自己来到这个学校,不仅学到了专业的知识,更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一名名年轻教师的加入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张华楼小学通过青年教师成长课、班主任经验座谈会、专家进校园等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自我成长。该校教育同盟体成员教师郎新娇表示:“教育同盟体的建立,犹如我教育生涯的一盏指引灯。在这里,我向优秀教师请教如何备课、如何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如何管理学生,他们的经验传授,让我不再迷茫。”

在席村小学,该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通过教师基本功比赛、师徒结对等方式给教师们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学习平台。学校新入职教师贾仲辉表示,自己会以老教师为榜样,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和与学生相处的方法。

教科研论文获得省级奖150余篇、市级奖300余篇,教育成果立项省级80多项、市级180多项,教师先后有12人次获得省级优质课奖、80多人次活动市级优质课奖……一条条数据的背后,是南曹乡教育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是管城基层教育力量的不断强大。

特色课程更丰富

走进南曹乡的学校,你会发现,这里的孩子几乎每人都选择有自己感兴趣的特色课程。他们在课程活动中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在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改变传统的课程观,构建课程的层次性、多样性和选择性,设置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提高型课程,满足学生对现代生活和人性完善的需求,使不同的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术有专攻。南曹小学“旭日藤”行进打击乐团的组建成为了该校提高课程的一大亮点。举办专场音乐会、参加“河南省第二届学生器乐节(管乐节)奏响中原号角”比赛……孩子们在乐团里遇见了更美的自己。

管城回族区第三中学先后建成13个专用创客学习空间,如3D打印设备、机器人套件、飞行器设施等。音乐坊、数学室、历史室、物理实验室等空间还有各种创客教育工具、实验组合套件,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该校校长苏全双表示:“这些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多个领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将来成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野曹小学将足球社团与专业足球俱乐部联姻,成立足球梯队,聘请专业足球教练,常年坚持足球操及足球训练,每学期的“校长杯”班级足球联赛早已成为惯例。“我们一直致力于打造足球校园、多彩校园,为的就是给农村孩子多一个发展和成功的舞台。”该校校长崔保成如是说。

课程是学校最为重要的品牌内容,课程建设是学校工作的关键领域。王司李小学从2015年开始,开展了包括琵琶、篮球、手工类、书法、素描、未来发明家、武术、少儿健美操等10项走班课程。

有书香的校园会更加美丽,毕河小学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坚持开展师生读书活动,让校园溢满书香,积极打造书香校园。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小李庄小学广泛开展第二课堂。足球社团、创客社团、手工社团、茶艺社团……这些特色课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程中积蓄成长的力量,让课程点亮学生幸福童年。值得一提的是,郎庄小学、野曹小学、张华楼小学、王司李小学积极整合资源,将特色课程与乡村少年宫课程开发相结合,开发出一套完整的多元智能课程,让乡村孩子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