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在学习中收获 在实践中成长
校讯速递
爱心捐书走进春晖小学
一片丹心育桃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聚焦管城教育
在学习中收获 在实践中成长
吴正宪在上观摩课
▲徐阳进行数学课展示

栏目记者 禹萌萌

蔡元培在谈到教育问题的时候曾经说:“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所谓专为将来,就是指现在的教育是培养能够适应未来时代发展的人才。管城回族区教体局依据当前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以及所处商城文化的地域特色,在实践做有未来教育的过程中,对育人目标、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完善评价体系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

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自2014年5月30日成立“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管城分站”后,在吴正宪教研团队的引领下,管城回族区小学数学骨干教师有效、有序、定期开展了“用心地读懂学生、专业地读懂教材、智慧地创建课堂”等系列“工作坊式”的主题研修活动,在践行吴正宪儿童数学教育思想的同时,也从根本上增强了管城回族区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专业实践能力。

四年以来,管城分站的队员也在吸纳、释放中不断成长。创新街小学教师李媛等执教的9节现场课在全国、省、市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其中,李媛在“全国第二届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上执教了观摩课“平移和旋转”;管城回族区外国语小学教师徐阳以“10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在“郑州市小学数学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第1名;马宇等教师撰写的30余篇文章分别在《小学教学(数学版)》《基础教育课程》《少年智力开发报》上刊载;王颖等教师主持的7项课题被评为郑州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此外,李媛、马敏等8位教师分获郑州市第五届“名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荣誉称号。

学习总站理念 让好课“成样”

课程是育人的重要载体,只有通过课程体系科学合理的构建和有效的实施才能实现区域的教育目标。课堂教学是学生体验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主要场所。当前的课堂教学,在教育观念上还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师的教学方式上仍然存在以教师为核心的现象;在学生学习角度方面,仍然存在机械训练,题海战术;在评价目上,依然关注的是学生的考试分数。从做有未来的教育的理念来分析,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课程资源,营造积极、和谐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支持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健康发展。

“在学习中收获成长。”管城回族区教体局通过“1+5+n”的独特研修模式,组织数学骨干教师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认真学习北京总站研制的“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在一个‘一带多’‘多带多’开放、分享的学习团队中共同成长,创建儿童喜爱的数学课堂”,成为所有参与教师们共同的心愿。

“这样系统性的学习对我触动很大。以前我们对于课堂教学大多只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经过课堂改革后虽然更加擅长使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但依然没有深入了解学生。我们常常以自己的经验和惯性的想法上课,很少深入结合孩子的认知阶段,没有从他们的视角看待教学问题。”徐阳表示,自己经过在工作站的系统学习后,通过结合吴正宪的教育理念,现在的自己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与学生对话中,都会更加深入和贴切。

创新教研模式 促好课“成批”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专家的引领、团队的辐射带动,也离不开实践者的研究品质。

在创新街小学举行的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管城分站研修活动中,围绕儿童“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专题,吴正宪结合外国语小学教师李丹执教的现场课“平均数”,深度访谈学生:“平均数到底是什么数?它与平均分有什么不同?”引发管城分站核心组成员再次学习、领悟平均数的本质。

在“概念教学”的有效实施专题中,李媛执教的现场课“倍的认识”和吴正宪执教的观摩课“比的意义”,让与会老师受益匪浅。精彩的想法不断碰撞,在轻松愉快的讨论间,研修活动接近尾声。“通过此次活动每个人都若有所思,这样的教研活动收获颇丰。”南学街小学教师王格格感叹道。

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沟通算理算法提高运算能力、借助“几何直观”建构模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的研究……一个个专题研究活动在管城回族区外国语小学、东关小学、创新街小学、五里堡小学、逸夫小学等基地校举行。

“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管城分站五里堡小学基地校的成立,让数学老师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参与专题的学习和研究,对渗透数学十大核心素养有了更深的教学理解与把握,对提高老师们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团队成员成长内驱力被全面唤醒,专业化发展水平快速提升。”五里堡小学教导副主任张力表示,前去交流的老师对数学的教学与研究有了更专业的思考和方法,他们体验到了数学专业研究的乐趣,有了今后多做数学研究的愿望。

教学问题课题化 将好课“成型”

在组织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开展丰富多样的系列研修活动中,管城教育人深刻地感受到“如何在具体的数学学科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培育核心素养”迫在眉睫。经过调研现状、查阅文献、分析成因等研究过程,2016年1月起,他们将研究方向聚焦为——指向儿童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与实践。因为承载数学问题情境的存在,它才真实地考查了学生运用数学、解释数学的能力,而这正是未来公民在现实生活中数学素养的集中体现。

在东关小学副校长胡燕看来,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对数学内部和数学外部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行深入理解和综合运用。东关小学依托吴正宪工作站基地校研修活动,立足指向儿童核心素养发展的情景创设,展开研究与思考。例如,学校青年教师陈琼在执教二年级数学课“排列问题”中,创设为手机密码解锁的情景,因为多次输入错误密码手机会被锁定,所以要求学生找密码的方式要有序,不能乱找。

“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会真实遇到类似的问题,所以他们有体验,有兴趣。这样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胡燕表示,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才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适时鼓励孩子们用多种形式尝试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中发展数学思维。

教育是科学,要求规律和实证;教育是艺术,要求和谐和个性;教育是事业,要求奉献和创造。一次次的研修活动促使老师们认识到培养儿童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有效促进了管城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小学数学学科教育质量的提升夯实了基础,从而助推管城健康教育之路的有效形成。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