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落实管控措施 细化“减排清单” 坚决打好打赢秋冬季污染防治攻坚战
港区定下污染防治三年攻坚目标
将金水河打造成为城市 “活力之源文化之河生态之廊”
金水 民生强区增百姓福祉
郑州供水“最美的逆行人”层出不穷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晋位升级 领跑中部” 来自金水区的报告之民生篇
金水 民生强区增百姓福祉

2018年中国百强区排名第25位,为中部地区排名第一的地级市市辖区,“经济大区”“财政大区”是金水区给人的第一印象。

然而在金水区委书记陈宏伟的目标里,金水区还要做“民生强区”:“说到底,执政为民概括起来就是四句话:坚持执政为民的价值导向,坚持成果共享的利益导向,坚持民生为先的需求导向,坚持反映民意的问题导向。”

从“财政大区”到“民生强区”,这一表述上的调整,折射出金水区发展观的深化和升华,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由此带来的变化和实惠。

变化之一:

民生保障坚实有力

近日,记者走进家住瀚宇新城小区89岁高龄的沙喜凤家,听听她讲述的“穿越”故事,感知金水铿锵发展的平民脉动。

“新建的金水区总医院大楼服务好、环境也好;新农合报销比例越来越高,让咱百姓不仅‘看得起病’,更能‘看得好病’。”说起看病的变化,沙喜凤最有发言权。过去,他们家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急救车一响,两只羊白养;住上一次院,一年活白干。”虽是笑谈,却是当时一种真实的就医体验。

不比较不知道高低。1990年初,金水区总医院是拥有职工142名、病床150张,开设有10个科室的中型医院。2017年9月,累计投资约8.5亿元的新院区正式运营。新医院总建筑面积10.7万平方米,门诊设有48个医疗科室,病房开设1000张床位,那可真是气派、敞亮、方便!同时,金水区总医院与省人民医院等二级以上医院建立转诊绿色通道;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顺利推进,药品加成全面取消,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再放眼金水区各类学校。仅2017年,文源小学等5所学校竣工投用,新增优质学位6120个,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8100人,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实至而名归,金水区被授予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啦啦操示范区和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该说说住了。2017年新开工保障房16444套、基本建成9072套,回购公共租赁住房房源866套。免费为133户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有效改善了残疾人家庭生活环境,夯实了民生幸福之基。

安居方能乐业。通过“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专项就业服务活动,2017年,金水区完成就业创业培训8606人,新增就业再就业33868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2408元和24019元,稳居全省第一。

“2017年,金水区用于民生的支出44.5亿元,占财政收入的比例达到了75%。”金水区区长魏东摊开金水“大账本”,解读变化背后的巨大支撑力。

变化之二:

城区文化常创常新

仓廪实而知礼节。在保证民生衣食住行“必需品”的基础上,金水区大力发展城区文化,让群众共享文化惠民的“奢侈品”。

看数据:占地面积约132亩,总建筑面积约18.2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约24.8亿元的金水区市民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中心,包含便民服务中心、文化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体育馆、图书馆和档案馆,是中部地区功能全、投资额度大的区级市民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中心,明年将全面投入使用。

看这里:建成党群服务中心6个,打造集学习、活动、服务、议事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层阵地网络——党员党组织的集聚平台、公共服务的延伸平台、市场力量的链接平台、邻里交流的融合平台,有效打通了联系党群关系的“最后一公里”。

按下“快进键”,浏览大民生——规范提升各类便民服务项目3583个,“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实现社区层面全覆盖并向大型楼院延伸;新建社区托老站10家,投资1776万元购买慈善公益等社工服务项目76个;金水区图书馆全年365天免费开放,到馆读者11万余人次;金水区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变化之三:

社会管理细致周到

持续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是一座城区“华丽转身”的不竭动力,而金水区从网格化管理到城市精细化管理,再到目前推行的“路长制”,无不展示出该区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

近一个时期,一个新鲜而时髦的名词在金水区回荡:“1+2+N”模式。这是金水区在全市唱响“路长制”同一首歌进程催生的华彩乐章。按照“中心转移、重心下移”的指导思想,确定“与网格化管理深度融合、与道路交通秩序综合整治深度融合”的工作思路,探索了以“‘1+2+N’工作模式和社会化参与共治体系、标准化管理运行体系、一体化巡查执法体系、精准化考核奖惩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一模式四体系”工作法,借此实现由“路长制”提升为“路长治”境界。而管好马路,实际上就是一种民生工程。

“1+2+N”模式在金水区的大街小巷稳稳地站住并赢得了点赞:迄今全区共发放倡议书14万余份,开展党员志愿活动800余次,组建志愿服务队560支,参与巡查群众2万多人,巡查发现问题101324件,办结率达99%以上。共查处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36.3万起次、拖移2.54万辆,劝阻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违法行为47.2万起次;共清理共享单车41431辆,立案29起、结案6起、罚款3.1万元,道路交通秩序明显改善。

金水区人民的生活将更精彩、更美好、更实惠。

党贺喜 王珺洁 闫 艳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