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教育是一门“慢艺术”
品秋
我爱秋天
多彩的秋
秋天的树叶
秋天——神奇的魔术师
寻找秋天
秋天的足迹
征 文 啦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杏坛心语
教育是一门“慢艺术”
——读《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有感

假期之所以让人沉迷无法自拔,不仅是身体可以得到放松,压力得到缓解,就连思想也能得到极大的提升。

一开始拿到这本书也只是被标题所吸引——《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书名的确让人迫切地想一探究竟。闲暇之余捧起书一口气竟读了大半本,借用某广告语可谓是“根本停不下来”。

作者吴非老师,本名王栋生,1950年生于南京, 1982年1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一直任教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这本著作,收录的是作者近年来对课堂的一些思考,虽然厚达225页,但没有一篇是长篇大论,都是短小精悍之作,语言通俗风趣而又不失文雅,随手一翻便能从中受益。

在《过早唤醒不一定有好处》一文中,吴老师提到:“适时的学习,如不违农时,春种秋收;适量的教育,如同雨水阳光。教育者的任何主观愿望最终必须顺应客观规律。”这是多么有文采的语言,雅俗共赏。正如吴非老师所言,这是一本笔记。所以作者目之所及,思之所致,便连缀成文。书中文字是作者内心的独白,不唯上,不唯俗,不唯常识,全是作者最本真的思想火花,不喊口号,不惧权威,娓娓道来,是最接近教育规律的文字。吴非老师提及功利的教育太在意“效果”,绝对不做“无用功”,总是追求“急用先学,立竿见影”。我们做教师的目光更应该看得稍微远一些,基础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对于孩子,他们所有的实践和探索都是有意义的,无所谓成功与失败。要知道,欲速则不达。

你看,其实每个班里都会有几个生活在慢镜头下的孩子,他们不管做什么事,都比别人慢一拍,思维慢,作业慢,讲话慢……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不少,但效果却不佳。面对这些孩子,我也逐渐承认每个孩子的差异,因材施教,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孩子的优点,激励他们,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多一些耐心,为他们的点滴进步喝彩,和他们一起品尝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教育是慢的艺术”,所以对待这些孩子我们更要慢慢来。

如班级中的谭同学,仔细观察也能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比如他爱护班级卫生,卫生工作积极主动,每天我进班都会发现瘦小的他拿着拖把在拖地,然后拎起一桶脏水向厕所走去,格外热爱劳动。于是我抓住他这个闪光点,不停地鼓励,为他建立自信,一次不成,下次再来;一人不行,多拉几位老师来表扬。经常和家长打电话进行沟通,要求家长多鼓励孩子,陪着孩子完成学习任务,哪怕是一首古诗,一段文言文。渐渐地我发现从不爱背书,也从来没有找过我背书的谭同学,在这周竟然破天荒地主动跑来找我背书了,虽然是一首简单的古诗,但是让我看到了孩子的转变,这就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每一个孩子都是愿意努力向上的,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耐心地鼓励他们不断成长。

教育是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在静待的过程中更要耐心、细心,时候到了,花自然会开。

郑州市第七十一中学 付 帅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