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治 通讯员 王现亭 刘昶甫)近日,15岁的男孩小李(化名)出现头疼、恶心、呕吐、高烧等症状。家人赶紧把他送到郑州市十六人民医院急诊科,经过相关检查,医生判断小李的病症是由脑膜炎引起。
脑膜炎是由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等各种生物性致病因子侵犯软脑膜和脊髓膜引起的一种特别严重的疾病。经初步判断,小李被紧急转入该院神经内科,医护团队仅用不到20分钟,就抽取了脑脊液送至临床检验中心进行脑脊液培养、血常规、脑脊液常规、脑脊液生化等项目。
据悉,脑脊液种普通增菌液,培养报阳需24小时,再进行转种培养平皿需再培养24小时,整个过程需要48小时以上,确定菌种流程至少需要2天。
面对小李病情危险情况,该院临床检验中心主任王现亭改变传统“重新分离再培养”的方法,创新性地优化程序,采取脑脊液接种在美国BD需氧培养瓶(缩短报阳时间),报阳后取出部分报阳培养瓶中的培养液,离心5分钟后取沉淀物(菌膜)直接进行质谱仪鉴定。
经过检验团队的不懈努力,小李的检验标本在送达5小时2分钟后得到了鉴定结果:肺炎链球菌。明确了致病菌种,该院神经内科第一时间对小李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目前小李病情稳定,已脱离生命危险。
专家提醒,脑膜炎临床早期症状与感冒类似,若延误治疗,致残率和病死率都较高。因此,如果感冒发烧的同时,出现喷射性呕吐症状,要当心是病毒性脑炎,应尽快就医,以免贻误病情。
据了解,临床检验中心团队把原本需要48小时以上才能确诊的病菌,在5小时2分钟这一极短时间内将致病菌“抓获”。这一创新在省内尚属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