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太原11月27日电(记者 许雄)十一月的河东大地已是秋风萧瑟,山西夏县的堆云洞到访者依然络绎不绝。许多人自发来到这个曾经晋南地区重要的革命中心,缅怀以嘉康杰为代表的革命者。
嘉康杰,1890年出生,山西夏县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反袁斗争和五四爱国运动。曾两次留学日本。1921年回到家乡,致力于平民教育,先后在夏县、运城等地,创办以太小学、夏县平民中学、运城河东中学等学校,积极宣传新思想,传播新文化,将一批进步青年培养成为革命骨干。其间,多次参加和领导反对军阀政府和地主劣绅的斗争运动,曾被反动当局逮捕入狱。1927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6年红军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嘉康杰响应红军的行动,在夏县策动了中条农民武装暴动,建立红军游击队,担任总指挥。
1937年12月,中共北方局在临汾召开山西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刘少奇称赞嘉康杰是河东“群众领袖”。
1938年1月,嘉康杰赴延安“抗大”学习,5月受组织派遣回河东从事敌后游击战争。先后担任中共晋豫特委(后改为晋豫地委)委员、军事部长、晋豫边游击支队供给部长等职,率领游击队战斗在中条山区,配合主力部队多次挫败日军的进犯。1939年9月,在中共晋冀豫区党委第一次代表会议上,当选中共晋冀豫区党委委员,并被选为出席中共七大的候补代表。会后,他担任了中条地委委员、民运部长。
国民党反动当局十分畏惧嘉康杰在晋南地区的影响力,1939年11月18日,在返回中条地委驻地的路上,嘉康杰遭到国民党特务暗杀,不幸牺牲,时年49岁。
为了纪念嘉康杰烈士,1952年5月1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将“山西省运城中学”命名为“山西省康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