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住房三级跳
金秋十月(摄影) 朱增昌
植物比人明澈
香甜红薯暖冬天
秋 韵(国画) 蔡卫星
“我与改革开放40年”征文启事
刘邦纳谏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植物比人明澈

♣ 王国华

苍黑的山峰上,是植物的绿,苍翠。成千上万棵植物挤在一起,远远望去,分不清谁是谁。就像古代场面浩大的战场上,乱作一团。

现在我已走入战场内部,植物们集体望着我,默不作声。每一块石头,一粒碾碎的土坷垃,都近在咫尺。脸上的青春痘和汗毛暴露出来,一触即发。

两块一米宽的石头,上面的石头搭一个凉棚,下面的石头举着手,托起中间的几株槭叶草,此乃爬山虎之一种。名字跑不了,它就跑不了。初秋季节,多数叶子是绿的,两三片着急的已经变红,往季节深处走去。风吹来,红叶绿叶一起摆动,恰似几只小鼠探头查看。

另两块石头左右分开,中间悄悄连着一点,上顶着天,下接着地。同样的一株槭叶草,通透于天地间,仿佛一个人四肢张开,扒住两边的石头,一站就是一个春秋,明年再见,已不是它。

不远处的一面石壁上,密密麻麻爬满了委陵菜。短短的藤上,挤满其貌不扬的叶子,椭圆形,一圈锯齿状,割不了谁,也伤不着谁。石壁敞阔,无遮挡。秋雨至,凄冷会被放大。委陵菜像棉被一般迎接和软化雨,保护着石壁,石壁比它们硬,却躲在它们身后,不知所为何来。

同样的姿势,紫花枫嫩绿许多,一副羞怯样,它头顶上的土块随时脱落砸下。

一块破裂的石头,斜置于山坡。仿佛是谁有意无意把几个石头叠在一起,其实它们是一整块。一株何首乌长在上面,它缓慢地生长,缓慢地爆炸,终于在某一天将其炸开了。这株何首乌也可能是继任者,它数不胜数的长辈一代代都在炸这块石头。它们比移山的愚公家族还要执着,闲着也是闲着,植物炸石头,一辈子总算做了一件事。

这是东北的凤凰山。全国各地被称为“凤凰”的山,总要有十几个吧?就像“莲花山”和“笔架山”一样,就像人群中的“张伟”和“李明”一样。此山位于辽宁凤城市,城市因山而得名,似更名正言顺。山上的植物,少珍奇异宝,多芸芸众生。我忽远忽近地看着它们,低矮而结实的树木蹲在山脚下,望着天空,仿佛晒太阳,不小心碰一下,它叫你也叫。

植物下面,有枯干的小草和树枝,成年积累,尸骨遍地。还有粗大的植物的根,已经发黑腐烂,身体不知道去了哪里。它们和那些绿在一起,生和死、绿和黑、成长与静寂、过去与现在,自自然然地摆在一起。

山峦的每一个褶皱里都隐藏着植物,远远看去,大片的浓绿,间隔的黑色仿佛是山的本色。走近来看,仍有一层。草太细小,遮不住山的本色。植物们见缝插针,不留余地,不厚此薄彼。

土地并不肥沃,山以石为主,石头比土多,直说吧,就是一般意义上的贫瘠和艰难。这样的地方生长这么多的树木和草,我没有看到挣扎,没看到“苦痛中的奋进和不屈服”,亿万年来,它们都是那样。它们比人类古老,比人类看得真,看得全。人类短暂几千年历史,太容易把自己的冲动和愚蠢,全部投射在不会说话的植物上,以物喻人,以己度物。而植物一代代繁衍和传承,比人类明澈。从它们身边经过,应该低下头反省,而不是悲悯那些植物,以免让植物觉得可笑。

初秋的东北大地上,阳光竭尽全力地照射下来,热量直奔植物而去,让它们自自然然地开放,自自然然地死亡。人类跟着山坡上的植物,借一点点光。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