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6版:县区新闻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本报记者 张立 初雪刚过,阳光照进新郑市辛店镇史庄村。一间不大的超市里,村民史尊义正在挑选商品,货架上放着洗衣粉、清洁剂、扫把、抹布等日用品。老史挑了几样,用他的“爱心公德分”兑换。 史庄村地处具茨山下,曾是省级贫困村,近年来依靠党的扶贫政策,逐渐摆脱贫困。而脱贫后的任务,是让村庄走向文明。 村支书史红立介绍,随着村民生活越来越好,为了提升环境和文明水平,村里设立了爱心公德超市,将每户的表现分为政治、扶贫、学习、文艺等方面,分别打分量化,村民可用积分换取日常生活用品。 “这办法,管用。”范林涛是新郑市公路局驻村第一书记,经历了史庄村近年来一步步摆脱贫困的过程。他说,村里借助爱心公德超市,每月开展一次好媳妇、好婆婆评选,入选者还要加分。 几天前,辛店镇在史庄村文化广场,举办隆重表彰仪式,村里62个文明户、五美庭院、好媳妇、好婆婆身披大红花,上台接受政府颁奖表彰。 表彰结束后,村里文艺队敲锣打鼓,新郑市委宣传部的领导带队,到文明农户家院门口,为他们挂上荣誉标牌。重文明、倡文明、学文明的新风,传遍村庄每个角落。从那天起,爱心公德被定名“文明超市”,开始在新郑全面推广。 此前,史庄村列入新郑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试点村,而文明是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为此,村里几名退休教师编辑村规民约“三字经”,在各家各户诵读传唱;村文化广场装饰一新,墙上乡规民约清晰醒目;村道两边的院墙重新粉刷,画上了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漫画。每家院子门前统一设置花坛、垃圾箱,人行道上统一铺设了地板砖。 “文明建设需要产业做坚强后盾。”史红立说,为发展集体产业,村里成立农业合作社,利用祖祖辈辈种植小米的经验传承,引进高端红谷小米新品种,村民种植收益连年增加。村里还利用一处不长庄家的胶泥地,规划建设现代化生态环保养殖场,完善种植养殖饲料加工循环产业链。 在距离村部不远处的一块空地上,一座仿古院落接近完工。“这是史庄村历史展览馆。”史红立说,自明代起,祖上从山西到此定居,一直保持重视文化教育的传统,村里文庙至今供奉先师孔子画像。村史馆建成后,将设置乡村书院,以促进乡村文化建设,用优秀文化传承,恩泽后代子孙。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