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县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金水全力整治城乡接合部环境
道德模范巡讲走进二七区
中牟今年新建 续建11所中小学
“感动中牟”十大人物评出
爱心菜送到家门口
诗词楹联大赛征稿启动
美景社区儿童之家项目落成
社区搭台 怡乐老人
红绿灯下的暖心一幕
小额贷款助力贫困户自主创业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许家印“回家”深情告白 感恩回报家乡将不遗余力

豫东天寒,但在这两天,冬日里的阳光却把这里晒得异常温暖。

12月15日至16日,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和妻子,陪着 96 岁的老父亲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高贤乡聚台岗村。“回到家乡,这种感受和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不一样。”行程中,他不止一次这样说道。此刻,他像一个离家很久思乡心切的“孩子”,内心千言万语,却只能用一两句质朴的话来表达。

反哺家乡 多年致力公益事业

一路轻车简从,紧凑的行程安排,许家印却没有丝毫疲惫,看项目、解民情、谈感受,言语中充满了对家乡的关心和挂念。在与当地党委政府座谈中,他纵论谋划产业布局,走进他所捐助的学校、医院以及农业基地,并当场拍板将再捐赠6.5亿元用于家乡民生发展。许家印的低调与高调,让家乡人感到亲切,更让家乡人感动。

许家印此次回乡,专程考察了捐赠10多亿元建设的4所学校、1所医院及农业基地:走进家印中学,时尚现代的教学楼里传来琅琅书声,“爱心铸就品牌学校,立德树人为梦拼搏”的红色标语深深印于教学楼外墙;周口第三高级中学已培养出15000多名大学生, 3000多人考入清华、北大等重点高校;在高贤医院,医院主体落成,即将进入装修阶段,为明年的开诊进行最后的“冲刺”……听完介绍,看到这些,许家印欣慰地点头,微笑。

企业要效益,更要讲责任。1998 年,许家印刚创业不久,就在老家捐赠100万元创办小学,并捐赠580万元为村里修路,安装自来水和排水系统。2016年开始,许家印陆续捐款10个亿,建成家印中学、家印高中、高贤医院和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基地,还设立1亿元的教育扶贫基金,不让家乡贫困孩子在教育上“掉队”。

周口作为农业大市、人口大市、贫困大市,是名副其实的河南脱贫攻坚主战场。而聚台岗村是高贤乡最大的行政村,拥有耕地面积4042亩,居住着1050户3746人。村里的父老乡亲,尤其是贫困村民的生活状况,一直是许家印牵挂在心的大事。

2015年,恒大对口贵州毕节市大方县无偿投入30亿元,打响扶贫攻坚战;2016年,已积累了一定产业扶贫经验的许家印捐赠3500万元,复制“大方模式”,在高贤乡建成包括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农业产业基地,帮助2100多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经过两年运营,惠及聚台岗村和南岗村的产业基地有了一整套衔接产销链条,依靠蔬菜大棚和养殖基地,贫困户每年可以拿到3000多元分红,并有60多户贫困户得到了务工机会,务工者每月保底工资500元,月工资2000多元。

许家印所做的远不止反哺家乡。二十多年来,他还带领恒大累计纳税超2000亿元,慈善公益捐款超115亿元。2015年12月开始,恒大预计累计无偿捐赠110亿元,到2020年帮扶毕节全市100多万人全部稳定脱贫。目前,已捐赠到位60亿元,帮扶30.67万人初步脱贫。

红色基因 一路汲取成长力量

陪着96岁的老父亲许贤高回到聚台岗村的自家小院,见到家乡父老,和长辈、儿时同伴在自家院子里合影,许家印始终面带微笑。

青砖灰瓦的旧居,流淌着岁月的记忆,更记载着许家的红色基因。许家世居聚台岗村,抗战时这里是冀鲁豫军区的革命根据地。1938 年,16 岁的许贤高投身革命,当年参军,当年入党。抗战结束后,1946 年许贤高因伤复员,回乡务农。

许贤高是老党员,身为中共党员的许家印同样根正苗红,爱党爱国。早在2002年8月,许家印就带领恒大率先成立广州市第一家民营企业党委并担任党委书记,恒大现有员工14万人,党员就超过万人。近年来,恒大党委先后获得了“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企业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许家印也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全国劳动模范”“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全国企业优秀党委书记”“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等荣誉。

此次回乡,许家印结发妻子丁玉梅同行。地瓜、黑窝头、煮白菜萝卜、地瓜汤,许家印夫妇在堂屋和父老乡亲一起吃忆苦思甜饭。普通工人家庭出身的丁玉梅感慨:“35年前和许家印回家结婚时,村里那个穷啊,现在变化真大。”

丁玉梅与许家印相濡以沫,一直默默支持丈夫的事业。许家印在传记中坦言,自己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家人,特别是妻子丁玉梅的奉献和支持。“我欠她太多,婚后这么多年,我们有吵架但从没真正翻过脸。别的我不敢说是公司第一,但夫妻感情一直是恒大员工学习的榜样。”

从忆苦思甜中汲取精神力量,这在许家印的成长历程中尤为重要。

1958年10月,许家印出生在聚台岗村一户贫困的农民家庭。第二年,母亲因患病没钱且无处医治去世,许家印成了“半个孤儿”,靠年迈的奶奶照顾长大。看着旧屋斑驳的墙壁、坑洼的地面、破旧的床板、竹制的背篓,许家印打开话匣子:“我们从小吃地瓜和地瓜面长大,铺的、盖的、穿的都是补丁摞补丁,现在大伙生活好了,吃的、穿的、住的都越来越好。”

1978年,许家印考上大学,靠国家每个月给的14 元助学金读完了大学,毕业后在国企打工十年,在民企打工五年。1996 年成立恒大,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恒大从七八个人发展成为现在有14 万员工的世界 500 强企业。这么多年来,许家印说得最多的是感恩:“我和恒大的一切,都是党给的,国家给的,社会给的。饮水思源,一定要回报社会,一定要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难忘恩师 点滴感动常怀于心

感恩党,感恩国家,同样感恩社会。感恩像一粒种子,伴随许家印的足迹,不断生根发芽。

“没有老师们的悉心教导,我就考不上大学,更不会有我的今天!”在太康县县城“幸福小区”的一栋民宅里,许家印紧紧握着程守德、周渊两位老师的手,连声感谢。

80岁的程守德,是许家印高中时的物理老师,程守德的妻子周渊,今年75岁,是许家印的高中数学老师。程守德回忆,许家印家境贫寒,日子过得艰苦,每周都会从家里背一筐地瓜、地瓜做的黑窝头到学校当一周的饭菜,但许家印勤奋刻苦,学习劲头最大。

知道许家印要来,卧病在床的周渊老师特意穿上一套红衣,她握着学生的手,极力坐起身:“你一直没忘记我们,你一直是个好孩子!”看着周老师,许家印眼圈泛红。

临行惜别,许家印劝回要起身相送的程老师,但走出几步,他发现老人还跟在身后,“您不要送了!”许家印折转回来,搀扶着老师又聊几句,再次道别。

这一次,一路健步的许家印明显放缓脚步,望着老师的背影消失,面露不舍。

最是乡音更动人,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点点滴滴在这一刻都被深深印记,变成一串最美的音符,让许家印牵挂与回味。 覃岩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