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阅尽一城好景色 上一版3  4下一版
阅尽一城好景色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阅尽一城好景色
黄河大桥开通
老107国道
大石桥立交

记者查询郑州城建史志,找到了改革开放初期1981年的数据。那一年,郑州市区面积为6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约78万人。

谁也没有想到,这样一个不临边、不沿海,原本人口、规模均不占优的城市,却在后来的发展中,吐故纳新,化蛹成蝶,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一路成长为中国中部地区的特大城市。

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底, 市域城市建成区面积合计为830.97平方公里, 全市年末总人口988.1万人,其中市内五区和4个开发区建成区面积合计为549.33平方公里。不到40年时间,郑州市区面积从65平方公里扩展到549平方公里。

城市发展速度惊人

早期规划曾被突破

记者在碧沙岗公园采访了一些土生土长的郑州人。他们现在六七十岁,40年前正当青春。他们回忆年轻时候郑州城区的边界,“北边到农业路、东边到城东路、南边不到航海路、西边过桐柏路仅有几个厂,大部分地方还是麦地”。

电业局一位退休职工告诉记者,他1959年出生,从小在郑州长大。上世纪90年代,自己站在大石桥上可以看见新密的远山,现在已经被崛起的高楼挡住了。小时候,自己站在市政府楼顶参观,一眼望过去都是绿色,因为多数建筑都没有树高;如今整个城市到处都是高楼,大树都显得矮小了。

记者查阅了《郑州市志·城市建设卷》,1979年,市政府抽调40人组成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小组。1982年规划成果出炉,1984年获得国务院批准。这一版规划中有这样的表述:1981年市区人口78万人,建成区面积65平方公里。到1985年人口控制在85万人,用地面积71.2平方公里。到2000年人口不超过100万人,用地面积在104.8平方公里。

规划中提到的控制计划很快被突破:到1985年,郑州中心城区人口数已达90.4万人,用地面积达72.2平方公里。到2000年,郑州市区人口已超过200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133平方公里。这从侧面说明:郑州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发展速度打破了多数人的预期。

107国道改建历史

反映城市扩张步伐

郑州大部分城区都是近几十年从无到有新发展出来的。这一点从途经郑州的107国道改建历史中有明显反映。

据《郑州市交通志》记载,1981年国家划定国家干线公路网时,首次确定北京至深圳、连云港至天水的两条国道在郑州城区交会。其中北京至深圳的南北向国道被编号为107。最初这条道路从大学路、南阳路经过。1986年,黄河花园口公路大桥通车,107国道改走花园路。

随着南北向走107过黄河车辆增多,为避免大量过境车辆进入市区,1987年前后,我市在当时市区东侧(如今中州大道一线)规划建设了一条新公路。1989年竣工通车时,这条路被称作107国道绕城新线。之所以叫“绕城”,是因为当时郑州城区东边界远在中州大道以西的东明路附近。

1998年,郑州建设环城快速路,中州大道作为东三环一部分使用,成为市政道路。我市随后开始在中州大道以东5公里外建设107国道新线,于2004年建成通车。这条路后被称作107辅道。

2009年,伴随郑东新区建设,107辅道被圈进城市内部,有关部门决定把107国道再次向东移3公里,建设了新107国道。这条新107国道后来称为“四港联动大道”。

107国道如今又开始了第四次改建。这次改建,107国道往东再移9公里,到达中牟万三公路一线。107国道改建历史证明:30年间,郑州城市边界向东扩张了十几公里。

城市发展不同阶段

对应不同发展目标

郑州城市由小到大,并非一蹴而就。改革开放以来,郑州城市每一次总体规划都对应着一个时期的主导发展目标,政府部门以此目标为统领,调集各方力量投入城市建设,助推城市不断发展壮大。

比如第一轮1982版总体规划,郑州被定位为河南省省会、重要铁路交通枢纽和以轻纺工业为主的工业城市。

第二轮是1998版总体规划,国务院确定郑州为河南省省会、陇海—兰新地带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著名商埠。这一版规划提出城市东西为主要发展方向,之后郑东新区启动建设。

第三轮是2010版总体规划,郑州被定位为河南省省会,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一版规划指导下,郑州在航空、高铁、铁路货运、高速公路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2018年开始编制的《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是改革开放以来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把郑州建设成“具有创新活力、人文魅力、生态智慧、开放包容的国家中心城市”,将是这次总规编制的主导目标。

从省会、轻纺城到商贸城、综合交通枢纽,再到国家中心城市,郑州正是在一个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积累上,从历史上的“大郑县”逐步成长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不久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在郑参加第四届中国创客领袖大会时说,郑州有可能变成继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重庆之后的第七个超级大城市。

多项国家级荣誉加身

郑州城市未来更美好

“全国文明城市”是当今我国城市中综合性最强、含金量最高的荣誉,它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建设水平、综合实力和市民素质。我市2011年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城市,2014年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2017年经中央文明委复查审核确认,再获全国文明城市殊荣,实现“三连冠”。蝉联这一最高荣誉称号,对于提升郑州作为省会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进而助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6年,郑州市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成功创建成“国家卫生城市”。2018年3月,全国爱卫会在官网正式公布《全国爱卫会关于2017年国家卫生城市(区)和国家卫生县城(乡镇)复审结果的通报》,郑州以高分通过复审,被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城市。

2006年,郑州还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十多年来,郑州持续发力打造绿色郑州、美丽郑州。特别是近几年来,郑州市城市绿地面积每年以1000万平方米的速度增长,实施了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和贾鲁河生态绿地“两河”建设,建成龙湖生态公园、绿博园、西流湖公园、园博园四个“城市绿心”,启动400个公园、微公园、小游园建设,规划选址43个郊野公园和75个生态遗址公园,打造了全长371公里“两环三十一放射”生态廊道。

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市又提出全面展开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和国土绿化提速行动, 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积极推进郑州大都市生态区建设,让城市居民开窗见绿、出门进园。我们相信,经过全体郑州市民的共同努力,未来的郑州必定会更加靓丽、更加宜居!

本报记者 黄永东 文 丁友明 马健 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