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里,是一片改革开放的热土;这里,是郑州创新发展的引擎;这里,是未来产业集聚的高地。因开放而生,伴改革成长,砥砺奋进的郑州航空港实验区、郑东新区、经开区、高新区已成为郑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烫金名片。昂首迈进新时代,这片如火如荼建设中的沃土正托起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锦绣未来。 港区航空经济凌空飞跃 作为我国首个以航空经济为主导的国家级实验区,自2013年3月获批以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全力推进枢纽建设、产业培育、城市塑造,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2017年,该区生产总值达700.1亿元,是2012年的3.4倍,年均增长19.4%。今年前9个月,该区生产总值完成542.2亿元,同比增长13.2%,增速排名全市第一,高于全省平均增速5.3个百分点。 放眼郑州东南部,一个投资超千亿、占地约100平方公里、“机公铁”一体的国际交通枢纽正在快速形成。2017年,郑州机场完成货邮吞吐50.3万吨,跻身全球50强;其中国际货邮占比65%,总量居全国第四。郑州高铁南站地铁换乘站建设已完工,机场三期北货运区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今年前10个月,郑州机场客货运吞吐量分别完成2296.5万人次、40.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3.5%和5.3%。 一个以智能终端为代表的世界级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集群跃入眼帘。2017年,该区手机产量2.99亿部,约占全球手机供货量的七分之一,其中80%以上销往国际市场,签约入驻手机整机与配套企业208家,已累计投产66家。全省首个单晶硅生产项目——郑州合晶硅材料有限公司一期年产240万片200毫米单晶硅抛光片项目正式投产。 一个高效便捷的开放高地正在形成。该区已建成投用航空一类口岸与肉类、水果、冰鲜水产品、活牛、国际邮件等多个特种商品进口指定口岸,建成投用河南电子口岸中心、口岸作业区,初步建成内陆种类最全、效率最高的口岸体系。郑州新郑综保区进出口总额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一。2017年,该区进出口总额达498.1亿美元,推动全省进出口总额相继突破100亿美元、500亿美元、700亿美元大关,跃居中部地区第一。今年前10个月,该综保区完成进出口总值2658.3亿元,同比增长22.9%,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60.7%。 一座生态宜居的科技智慧城市正在快速崛起。畅通高效的交通网络,绿色宜居的生活环境,集约有序的城市空间……目前,该区基础设施覆盖超过20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达80平方公里,已形成15分钟就医服务圈,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园博园、双鹤湖、苑陵故城三大公园绿树成荫,全区绿地覆盖率达到28%。 东区如意之城强势崛起 隆冬时节,郑东新区龙湖区域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金融岛外环项目工地塔吊林立,河南“陆家嘴”轮廓越来越清晰。 时至凌晨,郑州东站的旅客依然络绎不绝,这里也是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的核心领地。由此往东,如意湖“大玉米”灯火通明,往西,龙子湖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内,随着一大批大数据企业的入驻,这里已经成为郑州新经济的产业高地。 2003年,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第一根基桩在这里轰然入地,拉开郑东新区建设的帷幕。十多年间,郑东新区从一片芦苇之地,成长为建成区面积139平方公里,辖区人口142万,展示河南、郑州对外开放的窗口。 规划是城市的灵魂,高起点编制规划,高标准执行规划,确保了郑东新区城市建设的高品质。2001年,郑州市在国内率先采用国际招标的方式征集郑东新区概念性总体规划,最终黑川纪章方案中标。该方案引入了生态城市、共生城市、环形城市、新陈代谢城市、地域文化城市等先进理念。特别是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确立了如意型的城市形态,打破了“千城一面”的城市格局。 打造中原地区新型城镇化样本。2003年以来,郑东新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25亿元,建成通车道路574公里,完工桥梁93座,隧道5条11公里,完善的基础设施,坚定了广大客商的投资信心,2003年以来,全区累计引进和完成投资4500亿元。 近年来,郑东新区全力打造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先导区、示范区、核心区,发展质量显著提升。数据为证:2017年,郑东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06亿元,同比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2亿元,同比增长13.2%,规模居全市第一;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55亿元,同比增长16.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2亿元,规模居全市第一。 阔步迈入新时代,郑东新区正砥砺奋进,深度推进高质量发展,经济活力必将持续迸发,人民群众幸福感必将不断提升,在推动中原更出彩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的新征程中写下新的更辉煌的篇章。 经开区产业集聚叫响全国 紧跟时代步伐,因开放而生、伴改革成长的经开区抢抓机遇、不懈奋斗,于曾经一片荒芜的沙土地上镌刻下翻天覆地的巨变:1993年4月,经开区在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浪潮中宣告成立;2000年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25年来,经开区在不断“长大”“变强”:区域面积从最初的3平方公里拓展到158.7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由1993年的1755万元跨越到2017年的667.6亿元……综合实力跃升至全国经开区第一方阵,成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排头兵。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牢记嘱托、砥砺奋进,经开区不断激发出磅礴的发展新动能,铺展开叠彩的时代新画卷,一张张“靓丽名片”叫响全国、享誉世界,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贡献了“经开”智慧:连续四年获评河南省六星级产业集聚区,目前经开区已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集自贸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级战略为一身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不断厚植交通区位优势,经开区努力构建海铁、空铁、公铁“多式联运”现代物流体系,铁公空海四港一体,成为“一带一路”重要的物流枢纽节点。每周“九去八回”常态化运行的郑欧班列,在“一带一路”建设的交响乐中奏响了“河南最强音”。打造全国跨境电商的“郑州样本”,独创“1210”监管模式、“秒通关”模式、跨境O2O现场提货销售模式,“网上丝绸之路”让买全球、卖全球更便捷,经开区开放发展吸引全世界关注的目光。 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经开区集聚各类企业及经营主体2.4万余家,已形成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三大主导产业集群。整车产能超过100万辆,汽车产业产值实现千亿元;拥有宇通重工、中铁装备、海尔等一批龙头项目,建成中部地区重要的装备制造研发生产基地。“10个百亿”精品物流园区,打造与航空港、国际陆港高效衔接、互为补充的国际化、现代化物流平台。 一时千载,逐梦前行。新时代下,经开区将朝着更加光辉的彼岸阔步前进:到2020年,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百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超千亿元、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万亿元目标,建成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的国家一流经济技术开发区。 高新区智慧产业风起云涌 30年前,这里只是“秦庄开发区”,面积3平方公里,玉米长得旺盛;如今,这里发起并召开了2018首届世界传感器大会,营造出“发展智慧产业,建设智慧社会”的浓郁氛围。 这里是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今年10月31日刚满30周岁。 该区是河南省首个开发区,1991年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2016年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经过30年建设发展,如今已成为区域管辖面积99平方公里、下辖5个办事处、总人口35万、拥有各类市场主体33000余家的科技新城。这里高端创新资源富聚、创新孵化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优势突出、上市挂牌助推服务体系完备,是中部颇具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高地。 金秋十月,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在郑州举行。千余名院士和专家济济一堂,把脉出彩中原;10余万名海内外的英才俊杰慕名而来,立志在中原建功立业。郑州高新区再次令人瞩目,大会现场处处闪耀着高新区元素。 昨日一大早,梧桐办事处兰寨新村的老党员郭大爷就坐在沙发上看得津津有味,电视屏幕上播放的是兰寨村委在开会。随时随地观看直播是兰寨村智慧社区建设中的一个小功能,这一幕是高新区推进党的建设高质量的一个大缩影。 将管理体制与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作为国家自创区建设的突破口,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国家自创区建设高质量,加快谋定启动高质量党建工程、中国(郑州)智慧传感谷规划建设工程、千亿级网络空间安全产业打造工程、大数据产业培育工程、北斗应用四区两中心一基地建设工程、科技金融港建设工程、智慧高新建设工程、智慧家庭2.0三万户规模示范工程、国际协同创新体系构建工程、产城更新示范工程等抓手级工程,实现了郑州高新区获批国家自创区后的实践破题。 “围绕产业链,布局科创链,完善金融链,强化政策链,着力发展更加宜创宜业宜居智慧新城,努力在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中原更加出彩的进程中担当高新责任、奉献高新智慧、做出高新贡献。”郑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新亭擘画了高新区未来更加美好的前景。 本报记者 成燕 李颖 覃岩峰 张倩 文 丁友明 李焱 图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