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在传承创新中启智
让每个孩子都出彩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让每个孩子都出彩
二七区辅读学校的孩子们在烹饪室制作美食
大学路第二小学的孩子们在上创意编程课

本报记者 禹萌萌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郑州教育迈上了一个个新台阶,从最初的基础学习到如今的多样化教学,从培养兴趣到全面发展,从文化教育到素质提升……教育在一点一滴地深入生活、滋润心田,郑州教育在发展中惠及每个家庭、每个孩子,让孩子快乐、让家长满意,为每个受教育者提供合适的教育。

特殊教育

让生命与使命结伴同行

特殊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二七区在“多彩教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在构建保障体系、改善办学条件、开展融合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不断提升该区特殊教育工作水平,推动特殊教育事业的内涵发展,努力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

二七区辅读学校作为郑州市首批医教结合重点实验学校,构建了以学科教学为主体,以“教康结合、综合康复”课程为主导的课程体系,立足生活尊重差异,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生态发展的多彩特教课程。

该校校长吉富珍表示:“孩子们在进入学校后,我们会根据他的教育需要设置课程,对孩子进行个别化教育,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根据学生的年龄、障碍类型等不同差异,二七区辅读学校在走班式教学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生理发育特点和认知特点规律。

记者了解到,2018年9月,该校开启了送教上门工作,专门抽出两名有爱心及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为一名先天重度脑瘫儿童开展一周半天的送教上门活动。虽然只有这么一个孩子,但二七区辅读学校为他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及康复计划,让他在家里也享有与校园内学生同等的受教育权利。

此外,为了更好地让这些特殊孩子融入社会,二七区辅读学校还协同六所义务教育普通小学、一所初中、一所幼儿园构建了向阳花教育共同体,开展随班就读工作。二七区大学路第二小学就是其中的一所学校,在这里,有12名自闭症儿童在不同年级的不同班级和正常的孩子一起学习,玩耍。家长张蕾表示:“融合对于孩子来说并不容易,但这既是磨炼也是锻炼,更是成长,为孩子以后走向社会能够有一个很好的社会行为规范打下基础。”

随迁子女 同享教育公平的阳光

衡量一个区域的教育发展水平,不仅要看有多少人享受到优质教育,更要看教育的普惠性成效如何,能否解决好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对于推进教育公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二七区是我市的商业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数量近年来呈现迅猛增长的趋势。记者了解到,目前,在二七区共有58所公办学校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校就读的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占区属学校总学生人数的43%。

在每年的9月份,新生入学总会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大学路第二小学作为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报名点,为了更好地服务辖区适龄儿童及家长,该校提前几天便会到辖区内各社区门口张贴招生公告,并开通咨询热线,及时答疑解惑。以招生区域内的不同小区为单位,学校特别安排报告厅作为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家长的报名休息室。报名期间还会同时开放5个随迁子女入学报名教室,进行一站式服务。除此之外,该校还开设了招生绿色通道,特设自闭症儿童报名点,由学校特教老师利用资源教室器材对孩子进行耐心细致的评估,让家长和孩子感受到暖暖爱意。

该校校长刘瑞华介绍说,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及阅读质量,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用不同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参与到阅读中来。比如,对于低年级学生,学校和亦启读绘本馆进行有效结合,学校提供场地,亦启读绘本馆配备上千本绘本,一间小型的绘本图书馆满足了孩子们集中阅读的需求。

不仅让孩子们有学上,更要让他们享受到好的教育,二七区着重统筹优化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曾到乡村支教的郑州八中老师张艳平说:“有机会能够走出去看一看,发现城市与乡村的不同,让我对基层的教育现状有了更深的了解。支教经历使我得到了充分的提升和发展,让我体会到了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

教育资助

为贫困孩子助学圆梦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是国家为促进教育公平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民心工程。如何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也是郑州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点,为此,我市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为这些孩子助学圆梦,帮助他们做最好的自己。

记者了解到,在学前教育方面,我市按照年生均600元标准补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3~6岁儿童学前教育保教费,按照年生均4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费。在义务教育方面,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免除学杂费、教科书费基础上,按照年生均小学生1000元、初中生1250元标准对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费。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扩大到全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放标准为每生每年800元。对于普通高中教育,免除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等四类学生的学费、住宿费,并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每生每年不低于2000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在中等职业教育方面,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纳入享受国家助学金范围,中专一、二年级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均可享受每年2000元的国家助学金。

郑州市教育局结算资助中心主任张建新介绍说:“近五年来,全市资助资金发放累计达11.4亿元,惠及学生226.1万人次,包括了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中职教育一直到考上大学各个学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效地保障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要为民族复兴提供人才智力支持。改革开放以来,郑州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校际差距、群体差距的一系列举措,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有学上”“上好学”“不失学”,为他们人生出彩插上教育的“翅膀”。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